君不见簪折尚有戚,缶破还失声。可弃复何惜,奈有不忍情。
蜀之内相宋公者,儒服聊借貂珰荣。翻编展卷日不辍,谈仁说义口似天河倾。
前年搆江桥,长虹跨彩成双清。今年结净居,乐哉斯丘手自营。
费金万馀极宏丽,空坟一个身长生。国初宋学士,华国文之精。
蚕丛生流死且寓,山水啮冢见者惊。今之内相古王叵,感此恻怛思迁更。
撤我□居,为彼佳城。万金之重忍一掷,折簪破缶无其轻。
割爱以酬义,千人万人无此能。割财以徇义,千里万里流其名。
来者有济,行人赞叹桥上行。逝者有惠,枯骨负荷于冥冥。
何公慷慨乃如此,其德好藉诗书成。可笑士良以书禁人读,欲使耳目涂聪明。
呜呼以公视仇仇乃诈,以仇视公公乃诚。

蜀国宋承奉好义歌

君不见簪折尚有戚,缶破还失声。可弃复何惜,奈有不忍情。

蜀之内相宋公者,儒服聊借貂珰荣。翻编展卷日不辍,谈仁说义口似天河倾。

前年搆江桥,长虹跨彩成双清。今年结净居,乐哉斯丘手自营。

费金万馀极宏丽,空坟一个身长生。国初宋学士,华国文之精。

蚕丛生流死且寓,山水啮冢见者惊。今之内相古王叵,感此恻怛思迁更。

撤我□居,为彼佳城。万金之重忍一掷,折簪破缶无其轻。

割爱以酬义,千人万人无此能。割财以徇义,千里万里流其名。

来者有济,行人赞叹桥上行。逝者有惠,枯骨负荷于冥冥。

何公慷慨乃如此,其德好藉诗书成。可笑士良以书禁人读,欲使耳目涂聪明。

呜呼以公视仇仇乃诈,以仇视公公乃诚。

【注释】

1. 簪:古代妇女发饰的一种,用玉或金属制成。

  1. 缶: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如瓦盆。
    3. 宋公:此处指宋内相。
    4.华国:《诗经·大雅》的篇名。
  2. 蚕丛:指四川成都一带的古代部落酋长,曾建都于此。
  3. 内相:宰相。
  4. 川:四川,指四川成都一带。
  5. 江桥:指成都江桥。
  6. 净居:即净寺,在成都北郊,始建于唐代。
  7. 国初:国家初建之时。
  8. 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人常以桑梓喻故乡。
  9. 君子:指宋内相。
  10. 士良:这里指唐玄宗时宰相杨慎矜。
  11. 书禁:禁止人们读书的禁令。
  12. 耳涂明:意思是使人们的耳朵被蒙蔽起来。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诗,是诗人对四川某地一位宋内相的颂扬之作。诗人赞扬这位宋内相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境界。全诗四句一组,每组的第一二句写景叙事,第三句揭示主题,最后一句作结并点出赞颂之意。
    第一、二句“君不见簪折尚有戚,缶破还失声”,是写宋内相的儒服与地位。宋内相身穿儒服,借以显示自己的儒雅气质;他虽然地位显赫,但仍不免有哀伤之情,因为他的遭遇令人同情。这两句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宋内相的敬仰之情。
    “可弃复何惜,奈有不忍情”,进一步赞美了宋内相的高尚品质。他虽然拥有许多财富,但他却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这些财富,只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何等的伟大啊!然而,宋内相却无法忍受看到那些贫穷困苦的人们的痛苦,这种感情又是何等的深沉啊!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宋内相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再次强调了他的高尚品质。
    “蜀之内相宋公者,儒服聊借貂珰荣。”这句诗直接点出了宋内相的身份和地位。他是蜀国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儒服只是暂时借用的而已,而他的貂珰(官帽)却是真正的权力象征。这里的“聊”字表明了宋内相并不是出于真心想要做官,而是因为某种原因暂时借用了这份权力。这种身份和地位使得宋内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具有了更高的权威和地位。同时,也暗示了宋内相对于自己职责的不满足和对更高权力的追求。
    “翻编展卷日不辍,谈仁说义口似河”。这句诗描述了宋内相的生活状态,他每天都在不停地翻阅书籍,谈论道德和正义。这里的“翻编”一词描绘了他勤奋学习的形象;“展卷”则表明了他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谈仁说义”则体现了他对道德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口似河”则形象描绘了他的言辞滔滔不绝,如同江河一般浩渺无际。这样的生活状态不仅展现了宋内相的勤学苦练和高尚情操,也反映了他对于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前年搆江桥,长虹跨彩成双清”,这两句诗描绘了宋内相在前一年所建造的江桥及其壮丽的景象。这里的“搆”字表示建造的意思;“长虹跨彩”则形容江桥的美丽壮观;“成双清”则意味着江桥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江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宋内相所做贡献的肯定和赞赏。
    “今年结净居,乐哉斯丘手自营”,这两句诗则描绘了宋内相在这一年所修建的净居寺及其美好的景象。这里的“结净居”表示修建净居寺;“乐哉斯丘手自营”则意味着宋内相亲自参与了寺庙的建设工作。通过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宋内相对于佛教文化的重视以及他对于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
    “费金万馀极宏丽,空坟一个身长生”,这两句诗描述了宋内相在建设寺庙时所花费的巨大资金以及他在寺庙中的遗容。这里的“费金万馀”表示花费了巨大的资金;“极宏丽”则形容寺庙的规模之大、设计之精美;“空坟一个”则意味着寺庙中没有留下任何尸体,只有一座空荡荡的坟墓。这两句诗反映了宋内相对公益事业的巨大投入和无私奉献。
    “国初宋学士,华国文之精”,这两句诗则提到了宋内相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这里的“国初”指的是国家初立之时;“宋学士”则是指宋内相;“华国文之精”则强调了他对文学艺术的贡献和造诣。通过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宋内相等人对国家和文化事业的重视以及他们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蚕丛生流死且寓,山水啮冢见者惊”,这两句诗描绘了宋内相所处的环境和背景。这里的“蚕丛生流死且寓”表示宋内相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他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山水啮冢见者惊”则意味着周围环境恶劣,甚至有人因此而感到震惊。然而,尽管环境艰苦,但宋内相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今之内相古王叵,感此恻怛思迁更”,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宋内相对于自己职责的不满足和对更高权力的追求。这里的“古王叵”表示古代的君王;“恻怛”则意为悲伤、痛苦;“思迁更”则意味着不断追求更高的权力和地位。这两句诗揭示了宋内相亲对于自身职责的不满以及对于更高权力的追求。
    “撤我□居,为彼佳城。万金之重忍一掷,折簪破缶无其轻”,这两句诗则是对宋内相行为的赞扬和肯定。这里的“□居”表示住宅;“为彼佳城”则意味着将住宅拆除并建造一座更好的城市;“万金之重忍一掷”则强调了宋内相在金钱面前能够做出牺牲;而“折簪破缶无其轻”则表明了即使丢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簪子和缶,他也不会有丝毫惋惜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宋内相行为的敬佩和赞赏。
    “割爱以酬义,千人万人无此能”,这两句诗赞美了宋内相的行为和精神品质。这里的“割爱”指的是放弃自己的利益;“酬义”则意味着回报恩义;“千人万人无此能”则强调了这种行为在众人之中难以找到类似之人。这两句诗通过对宋内相行为的赞美,再次强调了他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
    “割财以徇义,千里万里流其名”,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宋内相的行为和精神品质。这里的“割财”指的是放弃自己的财产;“徇义”则意味着回报恩义;“千里万里流其名”则意味着这种精神品质将被传颂千古。这两句诗通过描述宋内相的行为和精神品质,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
    “来者有济,行人赞叹桥上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宋内相的赞美之情。这里的“济”表示成功;“赞叹桥上行”则意味着人们在路上对他的赞美和尊敬。这两句诗通过对宋内相行为的赞美,展现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崇高地位。
    “逝者有惠,枯骨负荷于冥冥”,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者的哀悼之情。这里的“逝者”指的是已经去世的人;“有惠”则意味着他们给予了恩惠;“负荷于冥冥”则意味着这些恩惠被默默地承担着,无人知晓。这两句诗通过描述逝者的行为和精神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何公慷慨乃如此,其德好藉诗书成”,这两句诗是对宋内相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