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
【解析】 此句出自《幽梦影》,作者陈继儒。全诗的意思是:“古人想用十年时间读书,十年游历名山大川,十年收藏书画碑帖。我认为收藏书画碑帖完全可以不必十年时间,只用二、三载就足够了。而读书和游山赏景,即使花费的时间是前者的好几倍,恐怕也不足以补偿所希望获得的东西。必须像黄九烟前辈说的那样:'人生必三百岁而后可乎!’” “检藏”,收藏字画、书籍等。此句意思是说收藏书画碑帖完全可以不必十年时间,只二
【注释】 幽梦影:词集。卷三:词集的篇目。三十六:词集中的一首词的题目。 水为至污之所会归,火为至污之所不到,若变不洁为至洁,则水火皆然。 “至”是极的意思。至污,是最脏最臭的东西。归,会合。到,到达。 若变不洁为至洁,则水火皆然,如果将最脏最臭的东西变为干净,那么水和火都会变成这样。 【赏析】 这是一篇词作,作者以“水”和“火”为例来说明一个道理。从表面看,这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细读此文
【注释】 “貌有丑而可观者”,貌,这里指人的容貌;丑,丑陋。“有虽不丑而不足观者”,虽,即使;不足,不值得,不值得看。“文有不通而可爱者”,通,这里是通畅,明白;可,可以。“有虽通而极可厌者”。极,非常、很;厌,讨厌、不喜欢。“此未易与浅人道也”,此,指上文所说的两种人;与,给……听;道,讲述。 【赏析】 这是一首议论性小品诗。诗人在这篇短文中阐述了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问题。作者认为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原诗的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第一、二句是首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说贫穷时不谄媚富人,富裕时不骄傲自大。这是古人所认为的高尚品德。第三、四句是颔联,指出今天的人缺少这种美德。由此可知,作者认为,贫穷时要懂得谦恭,富贵时不要炫耀自己,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而当今之人却往往忽视这一点,所以世人的道德水准普遍降低。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最后两句是尾联
【注释】 傲骨:指人的骨气、骨节; 鄙夫:粗俗之人,没有骨气的人。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勉之语,以骨气与傲心来勉励自己,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句“傲骨不可无”,强调人应该有骨气,这是对人的品格的一种要求,是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第二句“傲心不可有”,则是指人不应该有骄傲之心,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是对人的品行的一种限制。 第三句“无傲骨则近于鄙夫”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傲心不可有”
【注释】 幽梦影:明末清初文学家、画家沈谦著。作者借以抒发自己对山水游历的向往之情,表达他对于“机缘”的重视。卷三:即《隐秀轩纪游》之第三部分,作者自序中云:“余尝谓天下无奇不有,而天下之奇,亦多在山林水石之中。苟其人之志不倦,则虽千里之遥,亦可期而得矣。”三十八:指文中的第三十三首。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隐居期间,对山水游历生活的一种向往与憧憬。 上片写山水游历的机缘。作者认为
【注释】 卷:指《幽梦影》。 宁:宁愿。 为:动词,“成为”的意思。 小人:地位低下的人。 所骂:被骂的对象。 鄙:轻视。 盲主司:指糊涂的长官。 摈弃:排斥。 诸名宿:各位有名气的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宁肯做被人辱骂、排斥的人,也不愿做被人鄙视、不为人知的人。诗中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认清自己的价值和位置。诗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买得一本好花”的意思是我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枝好花,“怜”是爱惜、爱护的意思;“矧其为解语花乎”,况且它是能说会道的花呢?“解语花”是指能言善辩的花朵,这里比喻梅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枝好花,还爱惜地保护着它。何况它是能言善辩的花呢!“买得”指买到;“一本”即一枝
【注释】: 吾家公艺,恃百忍以同居:我们家的家训,就是依靠忍耐百次而才能和睦地相处。 恃(shì):依靠、依赖。 公艺:这里指“家训”,即家庭中应该遵守的规矩。 忍:忍耐、宽容。 百忍:百次忍耐。 同居:和睦相处。 千古传为美谈:千百年来被传为美好的佳话。 千古:很久很久以前。 传:传播。 美谈:美好的故事。 殊不知:不知道。 忍而至于百:忍耐到了百次。 而:连词,表转折。 其:代词,它
幽梦影·卷三·三十五 观手中便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足以识其人之交游。 注释:观察一个人手中的便条,就可以知道他的品味、性格、修养和他所交往的人。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中细节观察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观察一个人的便条,可以窥见他的品味、性格、修养和所交往的朋友。这种细致的观察不仅揭示了一个人的真实本质,也反映了诗人对人际交往中微妙之处的敏锐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