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
【注释】 幽梦影:明末文学家张岱的《幽梦影》是散文集,内容涉及哲学、艺术、历史等。 隆万:指明朝隆庆、万历两朝(1567-1620),作者自比为“在隆万时”。 旧院:妓院,这里借喻官场。 眉公:指汤显祖,字义仍。 伯虎:指唐寅,字伯虎。 若士:指文征明,字徵明。 赤水:指沈周,字启南,号石田。 【赏析】 这首词是张岱怀念朋友的诗作。作者以“我”自问,抒发了人生渺茫、身世浮沉之叹。
【注释】 1. 宜:适宜。 2. 耳:指听觉。 3. 目:指视觉。 4. 弹琴:弹奏琴。 5. 吹箫:吹奏箫。 6. 笙:古代一种乐器。 7. 擫(yàn):吹奏管乐器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按孔,其余三指在管上滑动,使空气振动而发出音响的动作。 8. 复:同“服”。 9. 适:适宜。 【赏析】 这首小品文通过描写不同乐器演奏时耳朵和眼睛的不同感受,来说明音乐的美感不仅在于声音的高低快慢
``` “幽梦影 · 卷二 · 其一”是清代张潮所著的《幽梦影》的第一卷中的一篇作品。该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对四季、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 - 诗句: 1. 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道。 注释:这里的“知”字暗示了鸭子敏锐地感知到了春天的到来和变化。 2.
诗句释义:看女子早晨梳妆,适宜在她涂上粉之后。 译文:看女子早晨梳妆,适宜在她涂上粉之后。 关键词解释: 1. 晨妆:指女子早晨的化妆。 2. 傅粉:涂抹胭脂、粉底等化妆品。 3. 看晓妆:观看女子早晨的妆容。 4. 宜于傅粉之后:适合在化妆之后观看。 赏析: 《幽梦影》中多次提到“看”和“观”,表达了诗人观察事物的细致入微和对美的追求。此诗通过“看晓妆宜于傅粉之后”这一描写
幽梦影 · 卷二 · 其十 我不知我之生前,当春秋之季,曾一识西施否? 当典午之时,曾一看卫玠否? 当义熙之世,曾一醉渊明否? 当天宝之代,曾一睹太真否? 当元丰之朝,曾一晤东坡否? 千古之上,相思者不止此,数人则其尤甚者,故姑举之,以概其余也。 我不知我之生前,当春秋之季,曾一识西施否? 注释:我不了解我自己在生前(即生时),是否在春秋战国时期见过美女西施? 当典午之时,曾一看卫玠否? 注释
注释:种花,必须看到它开放;等待月亮,必须看到它圆满。著书,必须看到它完成;美人的快乐,必须看到她畅快适意。这样才算是实际的。否则都是空想。 赏析:本诗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认识和结果,如果只是停留在想象和空想的阶段,那么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徒劳无益的。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注释】 幽梦影:词牌名,《宋史·乐志》入“大石调”。有一百零四体。又名《瑶台步虚》、《玉京秋》。卷二:词集的第二部分。其五:指卷二中的第5首。 花鸟(nǎo ):花、鸟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生物。趋陪:趋向于陪伴或侍奉。真率:自然真诚。烟霞供养:云霞来供奉。 赏析: 这是一首赏花咏物词。上片写主人对花卉、鸟类的喜爱,下片则写主人与这些花鸟相处的情态。这首词以清丽的语言,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
【注释】 1. 一介之士:一个普通人。 2. 必有密友,密友:亲近的朋友。 3. 必是刎颈之交:一定是生死与共的交情。 4. 不必定是刎颈之交:不一定非得是生死与共的交情。 5. 大率:大抵、大约、通常的意思。 6. 千里之遥:形容相距很远。 7. 可相信:可以被信任。 8. 浮言所动:被流言蜚语所动摇。 9. 多方为之辩析而后已:多方为某人辩解解释而消除误会。 10. 事之宜行宜止者
【注释】芰(jì):菱与荷的并称。荷:菱角,菱叶。衣:穿着;服:佩戴。 【赏析】此首诗是作者自述其生平遭遇,表达出对清正廉洁、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高远深远,寓意深刻。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意思是荷叶和菱角可以吃,可以穿在身上;金属与玉石可以用来做器皿,也可以作为衣服的材料。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像荷叶和菱角这样的植物,既可以食用,又可以穿着
姑就诗韵言之:如「东」「冬」韵,无入声者也,今人尽调之以东、董、冻、督。夫「督」之为音,当附于都、睹、妒之下。若属之于东、董、冻,又何以处夫都、睹、妒乎? 这句诗的意思是:现在的人把“东”和“冬”的韵部全都用在了“督”字上,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督”字的发音应该属于“都”、“睹”、“妒”等韵部。如果把这些韵部都用来表示“督”字的读音,那么“督”字就变成了两个不同的读音,这显然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