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
【赏析】 《幽梦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潮的散文小品集。张潮(1627-1694)字山来,又字山子,号心斋,江苏金坛人。他早年丧父,母亲改嫁,家境贫寒,少年时代便“好学不倦”。后考中举人,但仕途不顺,曾两次落第。晚年隐居不出,以著述自娱。他的散文风格清新、雅逸,有《心斋杂录》、《幽梦影》等。 本篇选自《幽梦影卷二·十二》,这是一篇论述文章与文字关系的短文。作者从“文章”与“锦绣”的关系谈起
【注释】: 创新庵:新修的寺庙,不象古庙。 生书:现代的书。 温旧业:温习旧业。 【赏析】: 这是一首议论诗。首句提出一个观点,后三句是对这个观点的阐述。“不若”是古今中外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如……,这里用来表示作者对读书的看法。作者认为,与其去修一座新寺庙,倒不如去修一座古庙;与其读生书,倒不如温旧业。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而不在于追求形式。如果只图形式,那还不如不读书
【解析】 此诗是一篇题咏松的佳作,以松为友,以松自喻,表达了作者对松的喜爱。“幽梦影”是明末张岱的作品。张岱(1597一?),字宗子,号陶庵、蝶庵、百川道人。浙江绍兴人,明代文学家。张岱一生酷爱山水,尤喜游历名山大川,遍访名胜古迹。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留下了大量有关旅游见闻的诗文。张岱还是一位才气横溢的书画家,擅长书法,精于绘画,尤其擅画兰、竹、石,兼工诗词歌赋,与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
不单只是诵读其诗歌、阅读其书籍的,还是崇尚与古人交友。即便观赏它的字画,也是与古人交朋友之处。 译文:不仅只是背诵他的作品和研究他的诗词,还要崇尚与古代人交朋友。即使是观看他的作品和书法绘画,也是与古代人交朋友的地方。 注释:1. 不单(bù dān):不只,不仅。2. 诵(sòng):读,朗读。3. 其(qí):指代“之”,代词,相当于“他”。4. 尚友古人(shàng yǒu gǔ rén)
【注释】 孩提:小孩。 一无所知:什么都不知道。 不能辨:不能辨别。 不第:不止,不仅。 知:知道。 甘苦:甜和苦味,指味道。 能取:能够选择、取舍。 弃之:舍弃。 告子:孟子弟子中以性善论为主张的孟轲弟子公孙丑。 【赏析】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编的一部随笔体散文小品文集,其中《十九·卷二·孩提之童》,选自《幽梦影》。 文章开篇用“幽梦影”点题,并指出了作者对孩童的看法
【注释】 幽梦影:清梁章钜所著的散文诗集,共二十卷。此集为《随园诗话》之续编,多谈诗词典故、书法绘画等。卷二中“凡事”句,指读书、买书、行善等人生行为。刻、贪、痴皆指对事物的态度。 【赏析】 这是一首格言小品文,作者以“凡事宜不宜”为题,用反诘的语气来表达一种思想观点。文章首先提出读书不可刻;然后提出买书不可贪;最后指出行善不可痴。作者认为,读书应是轻松愉快的,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刻意雕琢
注释:酒可以喝,不可以无礼地骂人;色可以看,不可以用它伤害生灵;财可以追求,不可以违背良心去做亏心事;气可以发,但不可超越情理而妄为。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他认为,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追求和享受,但同时也要时刻警惕自己,不能失去理智和道德底线。诗中强调了“可好”与“不可伤生”的关系,提醒人们不要为了一时的快乐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财富的态度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的随笔体小品文集,其中《幽梦影 · 卷二 · 十八》描绘了玩月时不同的观赏方式,皎洁则仰观,朦胧则宜俯视。下面将按照格式要求进行逐句释义: - 诗句:玩月之法,皎洁则仰观,朦胧则宜俯视。 - 译文:观察月亮的方式,月光明亮时就抬头仰望,朦胧时适合低头俯视。 张潮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和欣赏方法的探索。无论是月光皎洁还是朦胧,都能找到合适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它
惠施是战国时有名的辩士,他写的书籍有五车之多,但虞卿的著作却因穷愁而失传。我看不见古人,哪能不感到遗憾呢! 译文: 惠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辩士,他写的书籍有五车那么多,但虞卿的著作也因为穷愁而失传了。我没有办法看见古代的人,怎么能不对古人的遗憾而感到遗憾呢?注释: 惠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与庄子齐名。他善于言辩,主张相对主义和辩证法。多方:多方面、多种方法,指他的学说涉及多个领域。书五车
诗句原文: 花不可见其落,月不可见其沉,美人不可见其夭。 译文: 花儿不能看见它凋零,月亮不能看到它下沉,美人也不能看见她衰老。 注释: 1. “花”:指盛开的花朵,这里用来形容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2. “落”:凋零、枯萎的意思。 3. “月”:指明亮的月亮,这里用来形容恒久不变的美好。 4. “沉”:比喻消逝、消失。 5. “夭”:指寿命短暂,形容人的青春易逝。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