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译文】 春天的草绿得不够平整,柳丝细长却难以做到均匀。春分时节莺歌鸟语很少听到,只有杏花和燕子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我急切地盼望朝霞升起,雾气笼罩着清晨。我关心西北有征人的归来,每天在玉堂上坐着,但我并不忙碌。 【赏析】 《卖花声·春分》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一首词。此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春分时节的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全词意境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草绿未成茵
【诗词】 卖花声 过三叉河赠练塘僧 洲样亦如瓜。 浅泊江沙。 二分月已透窗纱。 留得雪泥鸿爪影,都为梅花。 稍远市楼哗。 港到三叉。 山僧亲为煮山茶。 白发一龛忘世久,与证年华。 【译文】 洲的形状也像瓜, 在江边的浅滩停泊。 一半的月光已经透过窗纱。 留下的只是雪地上的鸿雁脚印, 全都是给梅花作伴的。 稍微远离了市楼喧闹, 港边到了三叉路旁。 山中的和尚亲自为我煮着茶叶。
【注释】: 1. 卖花声:词牌名。 2. 独客正思家:独自在异乡的客人正思念家乡。 3. 到晓啼鸦:一直到天明,乌鸦还在叫。 4. 洒窗寒雨又如麻:窗户上像撒了一层细麻似的寒雨。 5. 不放南枝开到好,春有些差:不让南边的枝条开得好,因为春天有点不同。 6. 客里事堪嗟:客居他乡的事情真让人伤感、遗憾。 7. 似锦年华:如同锦绣般美好的青春岁月。 8. 几人红泪隔窗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来回答。 “五载”指五年的时间,即诗人在凤城居住了五年时间;“赋游仙”,指诗人作赋以游仙诗;“玉宇琼天”,指天空中洁白的云彩,用此比喻京城的美好景象;“小怜情绪独缠绵”,指诗人自己对京城的喜爱,并独自沉醉其中;“堪笑当时真孟浪”
【诗句释义】 1. 归去郡城东。 2. 曾记相同,玉梅花下小房栊。 3. 烛影摇红人倚醉,绣帐香浓。 4. 小别太匆匆。 5. 好梦无踪。 6. 几回追忆转惺忪。 7. 拟托新愁凭燕子,诉与春风。 【关键词注释】 - 郡城东:地名,指的是某座城市或城镇的东面。 - 玉梅:一种植物名,通常指梅花。 - 小房栊:小巧的屋宇。 - 烛影摇红:形容灯光摇曳,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 - 绣帐
【诗句释义】 竹屋纸明窗。 聊可支床。 小亭一角绕长廊。 曲曲层台如雁齿,合种花王。 草绿满庭芳。 亚字红墙。 碧桃谢却桂枝香。 可惜梧桐新雨后,少个池塘。 【译文】 竹屋纸门明亮窗户。 可以暂且支撑床榻。 小亭一角环绕着走廊。 层层楼梯如同雁翅,共同种植花王。 绿草覆盖庭院芬芳。 亚字红墙映衬辉煌。 碧桃花已谢去,桂花依旧芳香。 可惜梧桐在细雨过后,缺少一个池塘。 【赏析】
卖花声 深院锁葳蕤。 青鸟飞迟。 闲将寸纸写相思。 小研墨香铜雀瓦,自画乌丝。 窗扇耀琉璃。 月影迷离。 也曾刻烛倚新词。 到得海棠新月上,便忆当时。 注释: (1)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指繁花盛开的花朵。 (2)青鸟:传说中给西王母送信的信使,这里代指恋人。 (3)寸纸:指书信,古代用竹简或绢帛书写,称为“尺牍”,一尺为一丈,因此称“寸纸”。 (4)铜雀瓦:铜雀楼的屋瓦,相传曹操曾建此楼
【注释】 卖花声:词牌名,又名“更漏子”、“玉楼春”等。双调,四十七字,上下片各四句五仄韵。上片起二句,下片三、四句,押平声韵。此调因柳永《更漏子》有名而得名。十二玉阑干,十二栏杆;六曲屏山,屏风的曲线形状;留春不住送春还,春天虽然留得住,却不得不送走;昨夜梨花今夜雨,昨夜的梨花开得正盛,今天夜里就下起了雨;多分阑珊,多半的意思;春梦太无端,春天的梦境总是无端的;到好先残,最好的事情总是先被破坏
卖花声 题画扇 小凤飐钗梁。皓腕先攘。是谁惊起晓来妆。问取木芙蓉上露,何日成霜。旧梦莫思量。满镜眉长。水精帘下有微凉。唤作春人浑不似,莫是秋娘。 注释: 1. 小凤:形容女子的美貌娇小。飐:风吹动的样子。 2. 皓腕:洁白而修长的手腕。 3. 谁(shuí)人:疑问代词,这里指引起惊动的人。 4. 木芙蓉:即木槿花,早晨开花,晚上凋谢。露:露珠。何日成霜:什么时候变成白色呢?成霜:结霜。 5.
【译文】 秋水清澈盈盈。 秋雨初晴。 月光洗出太分明。 照见旧时人立处,曲曲围屏。 风露浩无声。 衣薄凉生。 与谁人说此时情。 帘幕几重窗几扇,说也零星。 注释: - 卖花声:一种古代诗词体裁的名称。 - 秋水淡盈盈:秋天的水清澈透明,像镜子一样。 - 秋雨初晴:秋天的雨刚刚停歇。 - 月华:月光。 - 照见:映照出来的意思。 - 曲曲围屏:曲折的屏风。 - 风露:秋风和露水。 - 衣薄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