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诗句:却说孔明用减兵添灶之法,退兵到汉中;司马懿恐有埋伏,不敢追赶,亦收兵回长安去了,因此蜀兵不曾折了一人。(《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译文:诸葛亮运用了减少兵力、增加炊烟的战术,使魏军撤退到了汉中。司马懿担心有埋伏,不敢继续追击,也收兵回到了长安。因此,蜀军没有损失一员士兵。 注释:诸葛妆神——指诸葛亮使用计谋,假装自己已经死去。 赏析
诗句: ``` 孔明既斩了陈式,正议进兵,忽有细作报说曹真卧病不起,现在营中治疗。孔明大喜,谓诸将曰:“若曹真病轻,必便回长安。今魏兵不退,必为病重,故留于军中,以安众人之心。吾写下一书,教秦良的降兵持与曹真,真若见之,必然死矣!”遂唤降兵至帐下,问曰:“汝等皆是魏军,父母妻子多在中原,不宜久居蜀中。今放汝等回家,若何?”众军泣泪拜谢。孔明曰:“曹子丹与吾有约;吾有一书,汝等带回,送与子丹
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讲述的是诸葛亮(武侯)在汉军与魏军交战时,以智谋击退了曹真。诗中描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与曹操(仲达)的斗智斗勇。 我们来看第一句:“未知孔明退回成都。”这里的“不知”表示对事情的发展感到惊讶或不确定。“孔明”是诸葛亮的字,这里用来称呼诸葛亮。“退回成都”表示诸葛亮决定撤回自己的军队回到成都。 第二句:“竟是如何。”这里的“竟是”表示出乎意料
``` 原文 旬日之后,孔明唤董厥、樊建等入帐分付曰:“吾自觉昏沉,不能理事;不如且回汉中养病,再作良图。汝等切勿走泄:司马懿若知,必来攻击。”遂传号令,教当夜暗暗拔寨,皆回汉中。孔明去了五日,懿方得知,乃长叹曰:“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吾不能及也!”于是司马懿留诸将在寨中,分兵守把各处隘口;懿自班师回。 却说孔明将大军屯于汉中,自回成都养病;文武官僚出城迎接,送入丞相府中
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译文: 1. 诸葛亮问司马懿想与谁战斗? - 诸葛亮询问司马懿是想与将领、士兵还是阵法进行战斗。 2. 司马懿回答:“先斗阵法?” - 司马懿提出首先尝试布阵,而不是直接与诸葛亮对抗。 3. 孔明回答说:“先布阵我看。” - 诸葛亮同意先让司马懿来布置他的阵法。 4. 司马懿进入中军帐下,手中拿着黄旗指挥
译文 魏王听说曹真已死,便下诏催促司马懿出战。司马懿率领大军前来与孔明交战,隔了一天就下了战书。孔明对将领们说:“曹真必死无疑。”于是回复“明日交锋”,使者去了。第二天夜里,孔明教给姜维一个密计:如此行动;又命令关兴按照这个计划行动。 逐句翻译 - 魏王得知曹真已经去世的消息后,便下达了诏书催请司马懿出战。 - 司马懿率军前来,准备与诸葛亮交锋,并在次日发出了战书。 -
诗句: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 ·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译文: 于是,戴陵在中军,张虎在前,乐綝在后。他们各自率领三十名骑兵,从生门进入敌营。两军相互呐喊助威。三人奋力杀入蜀军的阵地,只见其阵势如同连绵的城墙,冲不出去。三人慌忙引骑转身绕过阵地,向西南方向突围,却被蜀兵射住,无法突破。阵地里重重叠叠,到处都是门户,哪里分东西南北?三位将军无法互相照应,只能乱撞。只见愁云漠漠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是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描绘了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祁山一带的对峙与智谋较量。下面是对这段文字的逐句翻译: - 却说众将闻孔明不追魏兵,俱入帐告曰:“魏兵苦雨,不能屯扎,因此回去,正好乘势追之。丞相如何不追?”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今军退必有埋伏。吾若追之,正中其计。不如纵他远去,吾却分兵径出斜谷而取祁山,使魏人不提防也
【诗句】 却说曹真心中不信蜀兵来,以此怠慢,纵令军士歇息;只等十日无事,要羞司马懿,不觉守了七日,忽有人报谷中有些小蜀兵出来。真令副将秦良引五千兵哨探,不许纵令蜀兵近界。秦良领命,引兵刚到谷口,哨见蜀兵退去。良急引兵赶来,行到五六十里,不见蜀兵,心下疑惑,教军士下马歇息。忽哨马报说:“前面有蜀兵埋伏。”良上马看时,只见山中尘土大起,急令军士提防。不一时,四壁厢喊声大震:前面吴班、吴懿引兵杀出
【诗句】: 曹真正奔走,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到。真胆战心惊,视之,乃司马懿也。懿大战一场,蜀兵方退。真得脱,羞惭无地。懿曰:“诸葛亮夺了祁山地势,吾等不可久居此处;宜去渭滨安营,再作良图。”真曰:“仲达何以知吾遭此大败也?”懿曰:“见来人报称子丹说并无一个蜀兵,吾料孔明暗来劫寨,因此知之,故相接应。今果中计。切莫言赌赛之事,只同心报国。” 【译文】: 曹真正在四处奔走,突然间一声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