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主闻知曹真已死,即下诏催司马懿出战。懿提大军来与孔明交锋,隔日先下战书。孔明谓诸将曰:“曹真必死矣。”遂批回“来日交锋”,使者去了。孔明当夜教姜维受了密计:如此而行;又唤关兴分付:如此如此。

次日,孔明尽起祁山之兵前到谓滨:一边是河,一边是山,中央平川旷野,好片战场!两军相迎,以弓箭射住阵角。三通鼓罢,魏阵中门旗开处,司马懿出马,众将随后而出。只见孔明端坐于四轮车上,手摇羽扇。懿曰:“吾主上法尧禅舜,相传二帝,坐镇中原,容汝蜀、吴二国者,乃吾主宽慈仁厚,恐伤百姓也。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孔明笑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安肯不倾心竭力以讨贼乎!汝曹氏不久为汉所灭。汝祖父皆为汉臣,世食汉禄,不思报效,反助篡逆,岂不自耻?”懿羞惭满面曰:“吾与汝决一雌雄!汝若能胜,吾誓不为大将!汝若败时,早归故里,吾并不加害。”

译文

魏王听说曹真已死,便下诏催促司马懿出战。司马懿率领大军前来与孔明交战,隔了一天就下了战书。孔明对将领们说:“曹真必死无疑。”于是回复“明日交锋”,使者去了。第二天夜里,孔明教给姜维一个密计:如此行动;又命令关兴按照这个计划行动。

逐句翻译

  • 魏王得知曹真已经去世的消息后,便下达了诏书催请司马懿出战。
  • 司马懿率军前来,准备与诸葛亮交锋,并在次日发出了战书。
  • 诸葛亮告诉将领们:“曹真必死无疑。”并回复了明日的对战。
  • 使者前往通知司马懿,司马懿随后带领军队前来。
  • 孔明在夜间教导姜维执行了一个秘密计划。
  • 第二天,孔明集合了祁山的军队前往战场。
  • 双方在河岸边和山脉之间展开对抗,中间是宽阔的平原。
  • 两军对峙,用弓箭射中对方的阵角。
  • 三声战鼓过后,魏军的阵中大门打开,司马懿亲自出马,其他将领也跟随出来。
  • 孔明坐在四轮车上,手摇羽扇,显得镇定自如。
  • 司马懿指责孔明是南阳的一个农民,不识时务,强行侵犯魏国,理应被消灭。
  • 如果诸葛亮能悔过自新,尽早回到自己的地方,各守疆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可以避免百姓受到战争的苦难,大家都能保全性命!
  • 孔明笑着回应道:“我承担着先帝托孤的重要任务,怎能不倾尽全力去讨伐敌军?曹氏不久就会被汉室所灭。你们的祖父都是汉朝的臣子,世代享受汉朝的俸禄,却不思报效,反而帮助篡位的逆贼,这难道不令人羞耻吗?”
  • 司马懿羞愧地回答:“我要与你决一死战!如果你能胜我,我就发誓不再担任大将!如果你败了,你就应该早点回去,我不会伤害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一场紧张而富有策略的较量。从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智谋超群,而且深谙人心。他通过巧妙的心理战术,成功地让司马懿感到惭愧,从而坚定了决战的决心。诗中的描写生动形象,通过对话和场景的设置,展示了两位英雄人物的智慧和勇气。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历史背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