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恰才相会,忽然阵后鼓角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从西南上杀来,乃关兴也。懿分后军当之,复催军向前厮杀。忽然魏兵大乱:原来姜维引一彪军悄地杀来,蜀兵三路夹攻。懿大惊,急忙退军。蜀兵周围杀到,懿引三军望南死命冲击。魏兵十伤六七。司马懿退在渭滨南岸下寨,坚守不出。
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苟安好酒,于路怠慢,违限十日。孔明大怒曰:“吾军中专以粮为大事,误了三日,便该处斩!汝今误了十日,有何理说?”喝令推出斩之。长史杨仪曰:“苟安乃李严用人,又兼钱粮多出于西川,若杀此人,后无人敢送粮也。”孔明乃叱武士去其缚,杖八十放之。苟安被责,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径奔魏寨投降。懿唤入,苟安拜告前事。懿曰:“虽然如此,孔明多谋,汝言难信。汝能为我干一件大功,吾那时奏准天子,保汝为上将。”安曰:“但有甚事,即当效力。”懿曰:“汝可回成都布散流言,说孔明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为帝,使汝主召回孔明:即是汝之功矣。”苟安允诺,径回成都,见了宦官,布散流言,说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宦官闻知大惊,即入内奏帝,细言前事。后主惊讶曰:“似此如之奈何?宦官曰:“可诏还成都,削其兵权,免生叛逆。”后主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蒋琬出班奏曰:“丞相自出师以来,累建大功,何故宣回?”后主曰:“朕有机密事,必须与丞相面议。”即遣使赍诏星夜宣孔明回。
诗句:
- 两军恰才相会,忽然阵后鼓角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从西南上杀来,乃关兴也。司马懿分后军当之,复催军向前厮杀。
- 忽然魏兵大乱:原来姜维引一彪军悄地杀来,蜀兵三路夹攻。懿大惊,急忙退军。蜀兵周围杀到,懿引三军望南死命冲击。
- 魏兵十伤六七。司马懿退在渭滨南岸下寨,坚守不出。
- 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
- 苟安好酒,于路怠慢,违限十日。孔明大怒曰:“吾军中专以粮为大事,误了三日,便该处斩!汝今误了十日,有何理说?”喝令推出斩之。长史杨仪曰:“苟安乃李严用人,又兼钱粮多出于西川,若杀此人,后无人敢送粮也。”孔明乃叱武士去其缚,杖八十放之。
- 苟安被责,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径奔魏寨投降。懿唤入,苟安拜告前事。懿曰:“虽然如此,孔明多谋,汝言难信。汝能为我干一件大功,吾那时奏准天子,保汝为上将。”安曰:“但有甚事,即当效力。”
- 懿曰:“汝可回成都布散流言,说孔明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为帝,使汝主召回孔明:即是汝之功矣。”苟安允诺,径回成都,见了宦官,布散流言,说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宦官闻知大惊,即入内奏帝,细言前事。
- 后主惊讶曰:“似此如之奈何?宦官曰:“可诏还成都,削其兵权,免生叛逆。”后主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蒋琬出班奏曰:“丞相自出师以来,累建大功,何故宣回?”后主曰:“朕有机密事,必须与丞相面议。”即遣使赍诏星夜宣孔明回。
译文:
两军刚刚相遇,突然阵后鼓角齐鸣,喊声震天动地,关兴率领的部队从西南方向杀来。司马懿指挥后军迎战,又命令士兵继续向前厮杀。
突然,魏军大乱。原来姜维带领一部分军队悄悄地杀了过来,蜀军从三路同时进攻。司马懿十分惊讶,急忙撤军。蜀军四面包围而来,司马懿带领的士兵奋力抵抗。魏军损失惨重,死了六七个人。司马懿退回到渭滨南岸扎营,坚守不战。
诸葛亮收拢了胜利的部队,回到祁山时,永安城的李严派都尉苟安县送来粮食,到军营里交接。苟安喜欢喝酒,在路上懈怠,耽误了十天。诸葛亮非常生气地说:“我们的部队专门靠粮食维持,耽误了三天就要处死。你耽误了十天,还有什么话说呢?”他命令人把苟安推出斩首。长史杨仪说:“苟安是李严的人,而且我们西川的军饷大部分来自那里。如果杀了这个人,以后就没有人敢给军队送粮了。”于是诸葛亮让人解开苟安的绳索,用杖打八十板子后释放了他。
苟安受到责备之后心中怀恨,连夜带领五六个亲随骑马投奔魏营投降。司马懿召见他,苟安向司马懿汇报了之前的事情。司马懿说:“虽然如此,但是诸葛亮诡计多端,你们的话难以相信。如果你能帮我完成一件大事,我就可以向上朝请求,保证让你成为高官。”苟安回答说:“只要你能给我一个机会,我就会竭尽全力。”
司马懿说:“你可以回成都散布谣言,说我等诸葛亮有反叛朝廷的想法,早晚打算称帝。这样你就可以让你的主人召回诸葛亮。这就是你的功劳。”苟安答应了这个任务,直接回到成都,见了宦官就散布谣言。他说诸葛亮自以为功绩卓绝,早晚必将篡位为帝。宦官听后非常震惊,立即入宫禀报皇上。皇帝听了之后非常惊讶,说:“像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宦官们建议说:“可以下令召回成都,削减他的兵权,避免出现背叛。”皇帝下诏召回诸葛亮。蒋琬出来上奏说:“丞相自从出征以来,立下了很多的战功,为什么要把他召回来呢?”皇帝说:“我有重要的机密事务必须要和丞相当面商议。”然后派遣使者带着诏书连夜赶回去召回诸葛亮。
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一次战役中与敌军交战的情景。诗中的诸葛亮展现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坚定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通过描绘诸葛亮的智略和忠诚,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形象,也表达了对于英雄主义和忠诚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与阴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