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日之后,孔明唤董厥、樊建等入帐分付曰:“吾自觉昏沉,不能理事;不如且回汉中养病,再作良图。汝等切勿走泄:司马懿若知,必来攻击。”遂传号令,教当夜暗暗拔寨,皆回汉中。孔明去了五日,懿方得知,乃长叹曰:“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吾不能及也!”于是司马懿留诸将在寨中,分兵守把各处隘口;懿自班师回。
却说孔明将大军屯于汉中,自回成都养病;文武官僚出城迎接,送入丞相府中,后主御驾自来问病,命御医调治,日渐痊可。建兴八年秋七月,魏都督曹真病可,乃上表说:“蜀兵数次侵界,屡犯中原,若不剿除,必为后患。今时值秋凉,人马安闲,正当征伐。臣愿与司马懿同领大军,径入汉中,殄灭奸党,以清边境。”魏主大喜,问侍中刘晔曰:“子丹劝朕伐蜀,若何?”晔奏曰:“大将军之言是也。今若不剿除,后必为大患。陛下便可行之。睿点头。晔出内回家,有众大臣相探,问曰:“闻天子与公计议兴兵伐蜀,此事如何?”晔应曰:“无此事也。蜀有山川之险,非可易图;空费军马之劳,于国无益。”众官皆默然而出。杨暨入内奏曰:“昨闻刘晔劝陛下伐蜀;今日与众臣议,又言不可伐:是欺陛下也。陛下何不召而问之?”睿即召刘晔入内问曰:“卿劝朕伐蜀;今又言不可,何也?”晔曰:“臣细详之,蜀不可伐。”睿大笑。少时,杨暨出内。晔奏曰:“臣昨日劝陛下伐蜀,乃国之大事,岂可妄泄于人?夫兵者,诡道也:事未发切宜秘之。”睿大悟曰:“卿言是也。”自此愈加敬重。
”`
原文
旬日之后,孔明唤董厥、樊建等入帐分付曰:“吾自觉昏沉,不能理事;不如且回汉中养病,再作良图。汝等切勿走泄:司马懿若知,必来攻击。”遂传号令,教当夜暗暗拔寨,皆回汉中。孔明去了五日,懿方得知,乃长叹曰:“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吾不能及也!”于是司马懿留诸将在寨中,分兵守把各处隘口;懿自班师回。
却说孔明将大军屯于汉中,自回成都养病;文武官僚出城迎接,送入丞相府中,后主御驾自来问病,命御医调治,日渐痊可。建兴八年秋七月,魏都督曹真病可,乃上表说:“蜀兵数次侵界,屡犯中原,若不剿除,必为后患。今时值秋凉,人马安闲,正当征伐。臣愿与司马懿同领大军,径入汉中,殄灭奸党,以清边境。”魏主大喜,问侍中刘晔曰:“子丹劝朕伐蜀,若何?”晔奏曰:“大将军之言是也。今若不剿除,后必为大患。陛下便可行之。”睿点头。晔出内回家,有众大臣相探,问曰:“闻天子与公计议兴兵伐蜀,此事如何?”晔应曰:“无此事也。蜀有山川之险,非可易图;空费军马之劳,于国无益。”众官皆默然而出。杨暨入内奏曰:“昨闻刘晔劝陛下伐蜀;今日与众臣议,又言不可伐:是欺陛下也。陛下何不召而问之?”睿即召刘晔入内问曰:“卿劝朕伐蜀;今又言不可,何也?”晔曰:“臣细详之,蜀不可伐。”睿大笑。少时,杨暨出内。晔奏曰:“臣昨日劝陛下伐蜀,乃国之大事,岂可妄泄于人?夫兵者,诡道也:事未发切宜秘之。”睿大悟曰:“卿言是也。”自此愈加敬重。
译文
旬日内,诸葛亮召唤董厥、樊建等人进入帐篷,吩咐道:“我自觉身体不适,无法处理事务;不如暂且返回汉中调养身体,再制定更好的计划。你们千万不要泄露此事:如果司马懿知道,必定会前来袭击。”随即发布命令,让部队在当晚悄悄地拔营,全部撤回汉中。诸葛亮离开五日后,司马懿才得知此事,不禁叹息道:“孔明真是神出鬼没之计,我没有能赶上啊!”于是司马懿留下将军们在军营中,分派士兵守卫各个要口;他自己则班师回朝。
再说诸葛亮将大军驻扎在汉中,自己回到成都养病;朝廷的文武官员出来迎接他,将他送进丞相府中。后主亲自前来探视他的病情,命令医生治疗他,逐渐康复。建兴八年秋季七月份,魏都督曹真心感不适,就上报说:“蜀兵多次侵犯我们的边界,屡次侵犯中原地区,如果不剿灭他们,必定会成为后患。现在正值秋天凉爽的时候,军队休息得非常安逸,正应该出兵讨伐。臣希望与司马懿一同领军前往汉中,彻底消灭那些奸贼,以清除边塞的威胁。”魏主非常高兴,问侍中刘晔说:“你劝说我攻打蜀国,怎么样?”刘晔回答说:“大将军的话很有道理。现在如果不剿灭他们,将来必定会成为大问题。陛下就可以行动了。睿点了点头。”刘晔出去后,许多大臣前来探望,有人问:“听说天子和您商议起兵伐蜀,这件事如何?”刘晔回答说:“没有这回事。蜀国有山川之险,难以攻克,白白耗费军马的劳力,对国家没有益处。”众人官员都默不作声地离开了。杨暨进入宫中说道:“昨天听说刘晔劝陛下讨伐蜀国;今天和众位大臣商议,又都说不应该伐蜀:这是欺骗陛下。陛下为什么不召请他问一问?”魏主立即召见刘晔进入内宫询问:“你以前劝我讨伐蜀国,现在又说不应该,这是为什么?”刘晔说:“臣仔细考虑后认为,蜀国是不可讨伐的。”魏主大笑。过了一会儿,杨暨走出内宫。刘晔奏道:“臣昨天劝陛下讨伐蜀国,是事关国家的大事,怎么能随便泄露给他人知道?战争是诡诈之道:事情还未发生时一定要保密。”魏主恍然大悟说:“你说得对啊。”从此更加尊重和器重刘晔。
解析
政治策略:诸葛亮通过派遣将领返回汉中进行休养,同时表面上表示要撤退,实际上是为了保存实力,避免过早的冲突。这一策略反映了他在战略上的灵活性和深思熟虑。
军事部署:诸葛亮的军队在汉中休整后,迅速返回并重新集结,显示出其高效的指挥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这种快速反应的能力是其军事优势的重要体现。
心理战术:通过故意透露消息给司马懿,使得对手误以为诸葛亮已经动摇,从而在心理上给予对方压力。这是一种心理战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削弱对方的士气和信心。
外交策略:刘晔的提议显示了诸葛亮在决策中的深思熟虑和权衡利弊的能力。通过谨慎地选择时机和方式,他不仅保护了自己的安全,同时也维护了与魏国的和平关系。
军事智慧:诸葛亮的军事决策体现了他对战场形势的精准判断和对未来战事的预见性。他的决策不仅是基于当下的实际情况,更是对整个局势的全面把握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
历史意义:这次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也是政治和外交策略的综合运用。它展示了三国时期各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相互博弈的策略,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