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诗句: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部将田续曰:“我军涉险而来,甚是劳顿,且当休养数日,然后进兵。”艾大怒曰:“兵贵神速,汝敢乱我军心耶!”喝令左右推出斩之。众将苦告方免。艾自驱兵至涪城。城内官吏军民疑从天降,尽皆投降。 译文:邓艾攻克江油后,又接管了通往阴平的小道上的部队,这些部队都汇集到了江油。随后,他又直接向涪城进攻。他的部下田续说:“我军跋涉艰难,非常疲惫
诗句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译文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中,邓艾得到马邈献上的地图一本,详细标注了涪城到成都的三百六十里山川道路,道路的宽窄和险峻都非常清楚。邓艾看后十分惊讶,说:“如果我们只守在涪城,一旦被蜀人占据前面的山头,那我们怎么成功呢?如果拖延时间过久,姜维的军队到了,我们就非常危险了。”于是立刻叫来师纂和儿子邓忠,吩咐道
诗句: 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 译文: 钟会分兵进入汉中地区,诸葛亮在定军山显现神威。 注释: - 这句诗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六回,描绘了蜀汉时期,魏将钟会率领军队分兵进击汉中地区,而蜀国丞相诸葛亮则在定军山显现神威,抵御敌军的情景。 - "钟会"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将领钟繇之子钟会,字士季。他曾被封为镇南将军,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并结合注释翻译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主题、重点词、关键词的含义等。同时,了解古诗的常见表达技巧和修辞方式,以及诗人的感情态度也是解题的关键。 此诗首句写曹操在汉中地区分兵,意有所指,“钟会”即指曹操之子曹壑。次句说:不知从何处派来的兵马,暂且看下去下文分解吧。第三句写钟会率领大军,直逼成都城下,形势十分危急
诗句: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译文: 辅国大将军董厥,听闻魏军十余路入境,便引二万兵守住剑阁;当时望尘头大起,疑是魏兵,急引军把住关口。 关键词注释: - 邓士载:即邓艾,字士载,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 - 阴平: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西部。 - 诸葛瞻:字公寿,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曾于绵竹之战中英勇作战。 - 绵竹: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德阳市。 赏析:
诗句: - “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 这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六回,描绘了钟会率军分兵进攻汉中,而诸葛亮则在定军山显示神威,击败钟会的大军。此句通过历史事件,展现了两位英雄的英勇和智谋,同时也预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伟大。 译文: 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 赏析: 1. 诗句解读: - “钟会分兵汉中道”描述了钟会将军力分散到汉中地区进行攻略的行动
诗句翻译与注释: 姜维在沓中,听说魏军大规模入侵,立即传令廖化、张翼和董厥带兵接应。他同时分兵列将等待魏军的到来。突然得知魏军已经到达成都,姜维率领军队前去迎战。魏军的先锋大将是天水太守王颀。王颀挥舞马鞭高呼:“我今有大兵百万,上将千员,分为二十路进发,已到成都。你们不思早降,却想抗拒,难道不知道天命吗?”姜维听后大怒,挺枪纵马向前冲去,直接攻击王颀。战斗不到三回合,王颀大败而逃
【诗句】: 却说张翼正到祁山攻打,守寨将师纂兵少,支持不住。看看待破,忽然邓艾兵至,冲杀了一阵,蜀兵大败,把张翼隔在山后,绝了归路。 【译文】: 此时正当张翼进攻祁山之际,他的守卫部队师纂兵力不足,无法支撑下去。眼看就要攻破,突然邓艾率军杀来,双方交战一番,蜀军大败,将张翼围困在山中,切断了返回的道路。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张翼面临的困境,师纂的兵力不足使他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诗句 1. 维自引兵到侯河搦邓艾交战。 - 注释:姜维亲自带领军队到侯河(可能位于今天的某地)挑战邓艾。 2. 艾引军出迎。 - 注释:邓艾带兵出来迎战。 3. 两军对圆,二人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负,各收兵回寨。 - 注释:双方军队对峙,交战了十几回合,没有分出胜负,各自收兵回到自己的营地。 4. 次日,姜维又引兵挑战,邓艾按兵不出。 - 注释:第二天,姜维再次带兵挑战邓艾
诗句: 蜀道难,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 译文: 蜀地的路途险峻无比,钟会决定派遣他的将领许仪,带领精锐部队,向汉中发起进攻。而姜维则派遣使者入吴请求救援。在这紧张的时刻,宫中的宦官黄皓却向钟会提供了帮助,声称城中有一位神人可以预测未来的事情。钟会相信了黄皓的话,没有及时应对蜀国的危机。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