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邓艾得马邈献地理图一本,备写涪城至成都三百六十里山川道路,阔狭险峻,一一分明。艾看毕,大惊曰:“若只守涪城,倘被蜀人据住前山,何能成功耶?如迁延日久,姜维兵到,我军危矣。”速唤师纂并子邓忠,分付曰:“汝等可引一军,星夜径去绵竹,以拒蜀兵。吾随后便至。切不可怠缓。若纵他先据了险要,决斩汝首!”

师、邓二人引兵将至绵竹,早遇蜀兵。两军各布成阵。师、邓二人勒马于门旗下,只见蜀兵列成八阵。三冬鼓罢,门旗两分,数十员将簇拥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一人:纶巾羽扇,鹤氅方裾。车傍展开一面黄旗,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侯”。諕得师、邓二人汗流遍身,回顾军士曰:“原来孔明尚在,我等休矣!”急勒兵回时,蜀兵掩杀将来,魏兵大败而走。蜀兵掩杀二十余里,遇见邓艾援兵接应。两家各自收兵。艾升帐而坐,唤师纂、邓忠责之曰:“汝二人不战而退,何也?”忠曰:“但见蜀阵中诸葛孔明领兵,因此奔还。”艾怒曰:“纵使孔明更生,我何惧哉!汝等轻退,以致于败,宜速斩以正军法!”众皆苦劝,艾方息怒。令人哨探,回说孔明之子诸葛瞻为大将,瞻之子诸葛尚为先锋。——车上坐者乃木刻孔明遗像也。

诗句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译文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中,邓艾得到马邈献上的地图一本,详细标注了涪城到成都的三百六十里山川道路,道路的宽窄和险峻都非常清楚。邓艾看后十分惊讶,说:“如果我们只守在涪城,一旦被蜀人占据前面的山头,那我们怎么成功呢?如果拖延时间过久,姜维的军队到了,我们就非常危险了。”于是立刻叫来师纂和儿子邓忠,吩咐道:“你们可以率领一支队伍,连夜去绵竹抵御蜀军,我随后就会赶到那里。绝对不能懈怠。如果你们先占据有利位置,我就斩首!”

注释

  • 《三国演义》: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 邓艾: 三国时期人物,是魏国的重要将领。
  • 马邈: 三国时期的人物,曾向邓艾提供地图。
  • 诸葛亮: 蜀汉丞相,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 诸葛瞻: 诸葛亮的儿子,曾任蜀汉大将军,参与多次战争。
  • 绵竹: 地名,位于今四川绵阳市。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三国时期,邓艾与诸葛亮之间的一段紧张对峙。诗中通过描绘邓艾对地形的分析以及他的担忧、愤怒和最后的情绪缓解,生动地展示了邓艾作为一位战略家的智慧与决断力。同时,通过诸葛亮的形象刻画,展示了这位伟大军事家的威严和智慧。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和英雄主义的光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