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部将田续曰:“我军涉险而来,甚是劳顿,且当休养数日,然后进兵。”艾大怒曰:“兵贵神速,汝敢乱我军心耶!”喝令左右推出斩之。众将苦告方免。艾自驱兵至涪城。城内官吏军民疑从天降,尽皆投降。
蜀人飞报入成都。后主闻知,慌召黄皓问之。皓奏曰:“此诈传耳。神人必不肯误陛下也。”后主又宣师婆问时,却不知何处去了。此时远近告急表文,一似雪片,往来使者,联络不绝。后主设朝计议,多官面面相觑,并无一言。郤正出班奏曰:“事已急矣!陛下可宣武侯之子商议退兵之策。”原来武侯之子诸葛瞻,字思远。其母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母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武侯在南阳时,闻其贤,求以为室。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瞻自幼聪敏,尚后主女,为驸马都尉。后袭父武乡侯之爵。景耀四年,迁行军护卫将军。时为黄皓用事,故托病不出。当下后主从郤正之言,即时连发三诏,召瞻至殿下。后主泣诉曰:“邓艾兵已屯涪城,成都危矣。卿看先君之面,救朕之命!”瞻亦泣奏曰:“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虽肝脑涂地,不能补报。愿陛下尽发成都之兵,与臣领去决一死战。”后主即拨成都兵将七万与瞻。瞻辞了后主,整顿军马,聚集诸将问曰:“谁敢为先锋?”言未讫,一少年将出曰:“父亲既掌大权,儿愿为先锋。”众视之,乃瞻长子诸葛尚也。尚时年一十九岁。博览兵书。多习武艺。瞻大喜,遂命尚为先锋。是日,大军离了成都,来迎魏兵。
诗句: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部将田续曰:“我军涉险而来,甚是劳顿,且当休养数日,然后进兵。”艾大怒曰:“兵贵神速,汝敢乱我军心耶!”喝令左右推出斩之。众将苦告方免。艾自驱兵至涪城。城内官吏军民疑从天降,尽皆投降。
译文:邓艾攻克江油后,又接管了通往阴平的小道上的部队,这些部队都汇集到了江油。随后,他又直接向涪城进攻。他的部下田续说:“我军跋涉艰难,非常疲惫,应该暂时休息几天再继续前进。”但邓艾听后大怒,他说:“军队以速度著称,你居然想要扰乱我军的决心吗?”于是命令左右的人把他推出斩首。众人苦苦求情,才免去了他的死罪。邓艾亲自率领部队到达涪城。在城里的官吏和百姓看到他们如同从天而降一般,纷纷投降。
注释:邓艾: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后来成为魏国的重臣。江油: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绵阳市。阴平:古地名,今属于四川省境内。诸葛瞻:字思远,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后来成为魏国的将领。诸葛瞻的母亲黄氏,是黄承彦之女。黄承彦:黄皓的姑母,也是一位有奇才的人物。武侯之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行军护卫将军:官名,负责保护皇帝出行的安全。景耀四年(259年):三国时期蜀汉的年份。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三国时期蜀汉与魏国之间的一场战役。诗中描绘了邓艾攻占江油后,继续向涪城发起进攻的情景。同时,也展现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的英勇和忠诚。诗中所描绘的战争场面紧张激烈,士兵们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奋战,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悲壮。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古代战火纷飞的年代,以及人们为了信仰和家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