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闻之,谓师纂、邓忠曰:“成败之机,在此一举。汝二人再不取胜,必当斩首!”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直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往来杀有数十番,魏兵大败,死者不计其数。师纂、邓忠中伤而逃。瞻驱士马随后掩杀二十余里,扎营相拒。师纂、邓忠回见邓艾,艾见二人俱伤,未便加责,乃与众将商议曰:“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监军丘本曰:“何不作一书以诱之?”艾从其言,遂作书一封,遣使送人蜀寨。守门将引至帐下,呈上其书。瞻拆封视之。书曰:“征西将军邓艾,致书于行军护卫将军诸葛思远麾下:切观近代贤才,未有如公之尊父也。昔自出茅庐,一言已分三国,扫平荆、益,遂成霸业,古今鲜有及者;后六出祁山,非其智力不足,乃天数耳。今后主昏弱,王气已终,艾奉天子之命,以重兵伐蜀,已皆得其地矣。成都危在旦夕,公何不应天顺人,仗义来归?艾当表公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决不虚言。幸存照鉴。”瞻看毕,勃然大怒,扯碎其书,叱武士立斩来使,令从者持首级回魏营见邓艾。艾大怒,即欲出战。丘本谏曰:“将军不可轻出,当用奇兵胜之。”艾从其言,遂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伏两军于后,艾自引兵而来。此时诸葛瞻正欲搦战,忽报邓艾自引兵到。瞻大怒,即引兵出,径杀入魏阵中。邓艾败走,瞻随后掩杀将来。忽然两下伏兵杀出。蜀兵大败,退入绵竹。艾令围之。于是魏兵一齐呐喊,将绵竹围的铁桶相似。诸葛瞻在城中,见事势已迫,乃令彭和赍书杀出,往东吴求救。和至东吴,见了吴主孙休,呈上告急之书。吴主看罢,与群臣计议曰:“既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即令老将丁奉为主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兵五万,前往救蜀。丁奉领旨出师,分拨丁封、孙异引兵二万向沔中而进,自率兵三万向寿春而进:分兵三路来援。

【诗句】:

【译文】:
邓艾听闻这个消息后,对师纂和邓忠说道:“战争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这个行动。你们如果不取得胜利,我必将斩首。”师纂和邓忠再次带领一万名士兵前来应战。诸葛尚一人匹马,抖擞精神战斗了击退他们。诸葛瞻指挥两掖的部队冲破敌人防线,左冲右突,来回杀了几十次,魏军的伤亡惨重,死伤无数。师纂和邓忠受了重伤而逃走。诸葛瞻率领军队继续追赶敌军二十里,然后在军营前扎营对峙。师纂和邓忠回到见邓艾时,邓艾看到他们都受重伤,没有追究责任的意思。于是他与将领们商议说:“蜀国有一位名叫诸葛瞻的忠臣继承了父亲的志向,他已经两次打败我军的兵力。如果这次我们不迅速击败他,后果不堪设想。”监军丘本提议道:“为什么不写封信引诱他呢?”邓艾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写下一封信派人送给蜀军营中。守门将带着信送到邓艾的帐篷下交给他。诸葛瞻打开信件一看,怒发冲冠,撕碎了书信,命令武士立即斩杀来使,并命令随从人员带回首级去见邓艾。邓艾非常生气,想要出兵迎战。丘本劝阻说:“将军不能轻举妄动,应当用奇谋胜敌。”邓艾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让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埋伏在后面,自己带兵前来进攻。此时诸葛瞻正准备挑战,突然报告称邓艾亲自带领军队来到城下。诸葛瞻大怒,立即率领军队出击,直接冲进魏军阵中。邓艾战败逃跑,诸葛瞻紧追不舍。这时双方两侧的伏兵突然出现。蜀军大败,退入绵竹城内。邓艾下令包围城池。于是魏军一起呐喊起来,把绵竹团团围住,就像铁桶一样紧密。诸葛瞻在城中见形势危急,于是派遣使者彭和带上求援信逃出城中,去东吴求救。彭和到了东吴,见到吴主孙休之后献上紧急求救信。吴主看完后与大臣们商议说:“既然蜀地形势危急,我不能坐视不管。”随即命令老将丁奉为主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救援蜀国。丁奉接到命令后出发了,他分派丁封、孙异各领军两万分别向东边的沔中和西边的寿春前进:分兵三路前来支援。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在被邓艾围困的情况下,如何奋力作战以及最终失败的情景。诗中描绘了诸葛瞻英勇善战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坚决抵抗。诗中的描写生动形象,能够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气氛。同时,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而深刻,不仅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还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和平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