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诸葛瞻见救兵不至,谓众将曰:“久守非良图。”遂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出。邓艾见兵出,便撤兵退。瞻奋力追杀,忽然一声炮响,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艾令众军放箭射之,蜀兵四散。瞻中箭落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当以一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其子诸葛尚在城上,见父死于军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马。张遵谏曰:“小将军勿得轻出。”尚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遂策马杀出,死于阵中。后人有诗赞瞻、尚父子曰:“不是忠臣独少谋,苍天有意绝炎刘。当年诸葛留嘉胤,节义真堪继武侯。”邓艾怜其忠,将父子合葬。乘虚攻打绵竹。张遵、黄崇、李球三人,各引一军杀出。蜀兵寡,魏兵众,三人亦皆战死。艾因此得了绵竹。劳军已毕,遂来取成都。正是:试观后主临危日,无异刘璋受逼时。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中诗句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辅国大将军董厥闻魏兵十馀路入境,乃引二万兵守住剑阁。
  • 译文:辅国大将军董厥听说魏军有十多路入侵,于是带领二万名士兵坚守剑阁。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董厥的勇敢和坚定,他不仅知道敌军的到来,还迅速做出反应,带领军队坚守阵地。
  1. 诗句:当日望尘头大起,疑是魏兵,急引军把住关口。
  • 译文:当天看到尘土飞扬,怀疑是魏兵,急忙率领军队把守关口。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董厥的警觉性和果断行动,他立刻做出反应,以防止魏军的进攻。
  1. 诗句: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 译文:邓士载偷偷地通过阴平,诸葛瞻在绵竹战役中战死。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两位英雄的形象,邓士载的机智和勇敢与诸葛瞻的忠诚和牺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 诗句:诸葛瞻见救兵不至,谓众将曰:“久守非良图。”遂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出。
  • 译文:诸葛瞻见援兵未至,对众将说:“长期防守不是好方法。”于是留下儿子和尚书张遵守城,自己披着铠甲上马,引领三军打开三个城门冲出。
  •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诸葛瞻的无奈和决心,他意识到单靠防守无法解决问题,必须主动出击。
  1. 诗句:邓艾见兵出,便撤兵退。瞻奋力追杀,忽然一声炮响,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
  • 译文:邓艾见蜀军出击,便撤兵退回。诸葛瞻奋力追击,突然一声炮响,四面兵马合围,将诸葛瞻困在中心地带。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战斗的紧张和残酷,诸葛瞻在困境中的英勇表现令人钦佩。
  1. 诗句: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艾令众军放箭射之,蜀兵四散。
  • 译文:诸葛瞻率兵左冲右突,杀死几百人。邓艾下令全军放箭射他,蜀兵四下逃散。
  • 赏析:这句话展示了诸葛瞻在战斗中的英勇和顽强,他的勇猛抵抗让敌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 诗句:瞻中箭落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当以一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其子诸葛尚在城上,见父死于军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马。张遵谏曰:“小将军勿得轻出。”尚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遂策马杀出,死于阵中。后人有诗赞瞻、尚父子曰:“不是忠臣独少谋,苍天有意绝炎刘。当年诸葛留嘉胤,节义真堪继武侯。”
  • 译文:诸葛瞻被箭射中后坠下马来,大声呼喊道:“我的体力已经耗尽了,我应该用一死来报答国家!”于是他拔出剑自杀了。他的儿子诸葛尚还在城墙之上,看见父亲死于战场之中,勃然大怒,于是披上盔甲上马。张遵劝他说:“小将军不要轻率出战。”诸葛尚感叹道:“我们的父子祖先都受到国家的深厚恩情,如今父亲死在敌手,我还怎么能够生存呢?”于是策马冲出,也在战场上战死了。后来的人有诗赞美诸葛瞻和他的儿子们道:“如果不是忠臣只有少谋,苍天有意断绝炎刘。当年诸葛公留下嘉胤,节义真的可以继承武侯。”
  •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诸葛瞻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他的儿子们在父亲的牺牲精神激励下也选择了勇敢的道路。他们的事迹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

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更展现了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的英勇和忠诚。这些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