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达祖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采绿随双桨,看山藉一筇。关南桃树几番红。昨夜诗情频在、雨声中。 - "采绿"可能指的是采摘绿色植物或花朵;"双桨"通常指划桨用的两根桨,此处可能是形容划船的动作。 - "看山藉一筇"中的"藉"意味着使用,而"一筇"是一种轻便的竹制手杖,常用来支撑身体爬山涉水。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欣赏风景时,依靠一根简易的竹杖。 -
诗句翻译:龙香吹袖白藤鞭,帽檐冲柳烟。一春几度画桥边,东风听管弦。花活计,酒因缘。从人嘲少年。真须吟就绿杨篇。湾头寄小怜。 注释解释: - 龙香吹袖白藤鞭:指佩戴着用白藤制作的长鞭,随风摇曳,如同龙的香气在空中飘荡。 - 帽檐冲柳烟:形容春天的景象,帽子的帽檐仿佛与柳树相融,柳烟轻轻拂过。 - 一春几度画桥边:表示诗人对春天的多次体验,每一次都在画桥边度过。 - 东风听管弦:春风中伴随着音乐声
诗句解析 1 旧时明月旧时身: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旧之情。 2. 旧时梅萼新:这里的“旧时梅萼”指的是过去的梅花,而“新”则表示与过去相比有所变化或更新。 3. 旧时月底似梅人:这里通过比喻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暗示诗人自己如同月亮般逐渐老去。 4. 梅春人不春:意味着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诗人的心境并没有随之复苏或变好,而是依旧沉静如旧。 5. 香入梦,粉成尘
【译文】 潘郎的心已经老了,不再如初春般鲜活。那曾经的风情已隔着花尘被隔断。帘波映着竹笋,窗纱映着柳枝,还远不及天津桥的繁华。最近没有在湘云那儿寻找,不记得她是行旅之人。楼高望远,应该用秦镜多照施颦的女子。 注释: 1. 眼儿媚:一种词牌名,属于宋词中的小令。 2. 寄赠: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写给某个人的书信或礼物。 3. 潘郎:指潘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常与西施并提。 4. 心老不成春
东风第一枝·灯夕清坐或作“元夕” 诗句: 1. 酒馆歌云,灯街舞绣,笑声喧似箫鼓。 - 此句描绘了元宵节夜的热闹景象,人们在酒馆中唱歌、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跳舞,其声音如同箫鼓般响亮和悦耳。 2. 太平京国多欢,大酺绮罗几处。 - “太平京国”指的是国家安定和平,人们心情愉悦;“大酺”即盛大的聚会,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参加各种活动。此句表达了节日期间京城内外洋溢着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3.
【注释】 似红如白含芳意:海棠花的颜色艳丽,像是红色又像白色。 锦宫外、烟轻雨细:在美丽的锦宫之外,天空中的烟云轻盈,雨水细腻。 燕子不知愁,惊堕黄昏泪:燕子没有意识到春天的忧郁,被黄昏的景色惊吓得落下了眼泪。 烛花偏在红帘底:蜡烛的火焰映照在红色的窗帘上。 想人怕、春寒正睡:思念的人害怕寒冷的夜晚,正在安静地入睡。 梦着玉环娇,又被东风醉:梦见了美丽的杨贵妃(杨玉环)娇媚的模样,又被春风陶醉。
《玉楼春·社前一日》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读 1. 游人等得春晴也:这句表达了春天到来时,人们急切盼望晴朗天气的心情。 2. 处处旗亭堪系马:意思是到处都有可以系马的酒馆或驿站。旗亭是一种古代的酒楼,常设在道路旁,提供饮酒作乐之地。这句话形容春日里人们急于出游的情景。 3. 雨前秾杏尚娉婷:雨前的浓密杏花依然保持着优美的形态。 4. 风后残梅无顾藉
【诗句】 两袖梅风,谢桥边、岸痕犹带阴雪。过了匆匆灯市,草根青发。燕子春愁未醒,误几处、芳音辽绝。烟溪上、采绿人归,定应愁沁花骨。 非干厚情易歇。奈燕台句老,难道离别。小径吹衣,曾记故里风物。多少惊心旧事,第一是、侵阶罗袜。如今但、柳发唏春,夜来和露梳月。 【译文】 袖中带着梅花的香气,漫步在谢桥边,岸边还残留着昨夜的霜冻。经过匆匆忙忙的灯市,草根已经变绿了
【诗句释义】 1. 不剪春衫愁意态 - 不把春日的衣衫剪裁整齐,因为内心充满了忧愁。 2. 过收灯、有些寒在 - 过了元宵节收灯的日子,感觉有些冷。 3. 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 雨水滴落在空荡的窗纱上,没有人的深巷里,已经早早的卖起了杏花。 4. 白发潘郎宽沈带 - 潘郎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潘安,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宽沈带”可能是指宽松的衣服。 5. 怕看山、忆它眉黛 -
东风第一枝 草脚愁苏,花心梦醒,鞭香拂散牛土。旧歌空忆珠帘,彩笔倦题绣户。黏鸡贴燕,想立断、东风来处。暗惹起、一掬相思,乱若翠盘红缕。 译文: 春风已经吹过,草色开始变绿,花朵也渐渐开放,一切都恢复了生机。然而,我的思绪却如同被束缚一样,无法自由地飞翔。我怀念着过去的歌曲,那些在珠帘后默默吟唱的时光,那些在绣户前用彩笔勾勒出的诗句。而现在,我却只能看到黏贴的鸡和燕子,它们似乎也在暗示着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