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题目为《题董元溪岸图》。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石林何苍苍,油云出其下。 注释:石林高耸入云,油云缭绕其间。 2. 山高蔽白日,阴晦复多雨。 注释:山峰之高,遮蔽了阳光,使得天气阴暗,常常下雨。 3. 窈窕溪谷中,邅回入洲溆。 注释:在幽深曲折的溪谷之中,蜿蜒前行直至一片湖泊。 4. 冥冥猿狖居,漠漠凫雁聚。 注释:昏暗处有猿猴栖息,水边聚集着野鸭
【解析】 此诗为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前四句是写春日柳色,后六句则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佳期难再的感慨。 第一句“春柳黄如鹅”,描写春天里垂柳的黄绿色彩。第二句“春风扬绿波”,写春风拂动柳枝时,柳枝摇曳摆动。第三、四句写美人在何方?她忽若阻于山之阿。第五句写攀折嫩枝以自娱。第六句写常恐岁月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第七句写怀思愁闷不舒。第八句写佳期将奈何。最后两句写良辰难得
晓起川上赠友 明发不能寐,独步柳阴中。 秋色方浩荡,晨光乍曈昽。 烁烁川上日,萧萧树间风。 纤絺巳无功。注释:1. 明发:天亮了。2.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3.纤絺:细葛布。4. 抗高志:指高远的志向。5.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名,这里指高士。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通过描写清晨在江边散步时所见之景,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慨。首句“明发不能寐”
【注释】: 辟俗无所之:避开世俗,没有去处。 步寻招提游:漫步在寺院中。 颓垣(tuí yuán)蔽蓬艾:倒塌的墙和蓬草。 破屋坏不修:破旧的房子已经无法修理了。 老僧俗念净:和尚的俗念已经净化了。 静坐百不忧:静静坐下百事不愁。 浮云有逸态:浮云也有自由自在的姿态。 止水无急流:静止的水面也没有急流。 乃知我辈人,苦受世累囚: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苦苦地被世俗所拖累。 朅得(qiè)来
【注释】: - 仲春忽已过,四序随流波。:仲春,即春季;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流波,流水的意思。 - 水深不可厉,苦雨一何多:水深,不能涉渡;苦雨,天气恶劣;一何多,多么。 - 田园颇在念,春事今如何:田园,指农田;念,思念;春事,春天的事务或农事。 - 沉忧亦无益,言笑复言歌:沉忧,深深的忧愁;言笑复言歌,又说又笑又唱。 【译文】: 仲春忽然已经过去,四季流转如同流水。 河水很深无法涉渡
【解析】 此为五言古诗。游弁山,即游览弁山。弁山,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是皖东名胜之一。诗人因想出游弁山而写,故诗题曰“游弁山”。首联点明出游弁山的原因;第二三联描写弁山的景色,抒发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第四联以“微雨迫短日”来衬托自己的心情;最后两句写自己欲归不得,欲去不能的矛盾心情。此诗意境清远、淡雅,不事雕琢,纯以自然见长。全诗用字不多,语言简练,但感情饱满,意境高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时,先明确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此题要求“赏析”,因此需要考生对全诗进行逐句赏析,然后分析每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译文:清晨登上西北楼,眺望远方的山峦。初升的晨光映照着大地,春色更加艳丽。草木很少枯萎的颜色,山川多么美好啊!悠然自得地欣赏斜川的美景,千百年来一直与我心意相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创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注解,对每一句进行解释,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同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概括诗句的主旨。 【答案】 (1)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了,鸟鸣声也此起彼伏,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2)注释:日出:太阳升上高空。群动:万物。鸡犬亦复喧
【赏析】 《岁莫和刚父杂诗四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序》中的一首。此诗为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岁莫”起兴,借荆山美玉比喻贤才,用采玉、献玉来比求贤与荐贤;又从弃置到“不为毁誉移”,表明不以个人荣辱得失为意,不因别人议论而动摇;接着又从“被褐怀至宝”、“宁惧不我知”两句,说明即使身处卑贱,也不愁无人了解、赏识自己;最后又用“待价而沽”,比喻自己虽未得志,仍等待时机,以求一用
【赏析】 黄鹄羽翼长,一举思千里。幼安本中原,乘桴走东海。举世方尚同,远引存吾志。流风渐异俗,敦礼化邻鄙。子鱼平生友,胡乃不相委。 这是一首咏逸民诗。首二句写逸民的超脱和高洁的情怀。黄鹄,即天鹅,其飞翔时翅膀很长,可高翔千里之外。这里以天鹅喻人,说明逸民胸怀高远、志向宏阔。“幼安”是东汉末年著名隐士陈留人王涣字幼安,他隐居东光县(今属河南)。“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古代华夏民族活动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