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西施(西风拍拍响圆沙): 西风轻轻拍打着圆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气氛。 2. 题仲恕芦雁画扇: 在仲恕的芦苇画扇上题写,意味着这幅画是仲恕的作品。 3. 汀雁晚排衙: 描绘了傍晚时分几只雁鸟在水面上排成整齐的队伍,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 4. 浓云矗起,晕月未全遮: 天空中的浓密云层逐渐堆积起来,月亮还未完全被遮挡,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5. 大泽漂摇
【注释】 灵芸:指西施。灵芸十五,即西施年方十五。 “针绝写西家”句:指吴王夫差曾为爱妾小周后作《周歌》以赞美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见《越绝书·吴内经》) “捧心眉矉处”句:此指西施的典故。相传西施在浣纱时,为了不使鱼儿游来咬钩而将手捧于胸前,以示自己非贪食者。 “试问苎萝畔”句:指西施的故事。传说西施隐居在浙江会稽山中,浣纱溪旁。她常到溪边洗衣,因而得名。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赏析”,因此考生需要对诗句进行逐句的翻译,并结合注释进行分析,然后指出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人的情感等。具体来看,第一句中“西施游西施山”是全诗的主题所在,也是全诗的关键一句;第二句“稽山回映处,石径碧玲珑”写景有情,写出了作者对于稽山的向往和赞美之情;第三句“为想苎萝村畔,才离却
绿柳丝丝曳碧山, 环山流水自潺湲。 五湖烟景知多少, 引尔香魂到几湾。 注释 - 西施泛湖图:此诗描绘了西施泛湖的美丽景致。 - 笑倾城已沼吴:形容西施的美貌足以倾倒整个吴国,使吴国变得繁荣昌盛。 - 泛舟不复醉姑苏:指泛舟游湖,不再沉溺于苏州的繁华之中。 - 好风微皱新荷动:形容湖面上轻风吹过,使得新长的荷叶微微颤动。 - 记得香生水殿无:指记忆中西施的香气仿佛从水殿中飘出,让人难以忘怀。
【注释】 西施泛湖图:指《西施浣纱图》,是一幅描写西施浣纱的国画,画面上西施站在小舟上,正在浣纱。 笑倾城:指西施一笑倾城。 姑苏:苏州,古称吴。 水殿:指香山寺中的水殿。 【赏析】 此诗写《西施浣纱图》一诗。“一笑倾城已沼吴”,写西施之貌。西施本以美色闻名于世,而她那一笑之美更是令人倾倒。她的美貌不仅令吴王陶醉,也使全城之人为之倾倒。“泛舟不复醉姑苏”,写西施之才。西施不仅美貌动人,更有才艺
译文:西施 你来自遥远的地方,被山河所阻。还记得你的名字叫做苎萝。 为问捧心因何事,受君王恩重负王多。 注释:迢递:遥远。苎萝:山名,在今浙江诸暨县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借咏古事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之情。首二句写西施美貌绝伦,出身寒微,却得到周穆王的赏识,并随从他游历四方,最终到达遥远的苎萝山中。第三四句则通过西施捧心的历史典故,感叹其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全诗以咏史寄兴,寓意深远
【注释】: 苎萝村:古村落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女儿身:女子。当年:指过去(作者生时)。 这里泛指举止、仪态
《西施咏》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诗句释义: 1.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这句话表明西施的美丽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 2.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描述了西施从平民女子变为高贵的吴国王妃的转变过程。 3.
【解析】 “西施”句:暗指女子。 “便约会”,即约定了良宵的聚会,这里暗含着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暗抬娇眼”,暗承前文“约”字,写女子在月光下偷偷地抬起她的眼。 “故故向人抛”中的“故故”,是故意的意思。她故意地向人抛去秋波,这是对男子的挑逗。 “凤枕鸳衾”,用典,指绣有凤凰和鸾鸟图案的枕头和绣有鸳鸯花纹的被子。 “取次香熏透”,意为任意地将香气散入空气中,使空气弥漫着芳香。 “爱终夜难消”
【诗词正文】 西施本意浣纱江畔女儿身。苕艳窈无邻。谁人窥巧笑,独自惜微颦。 无奈君王薪胆、催人去,遣作馆娃春。红兰草草吴宫事,空传鸾、雾疑神。 还可念,苍茫一舸五湖滨。无赖唯馀石上、青苔迹,千载解愁人。 【注释】 浣纱:洗衣。 吴宫: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苏州所建宫殿。 可念:何须忧虑。 苍茫:空旷辽远的样子。 无赖:无聊。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古词。作者借咏古来抒发自己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