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芸十五鬓如鸦。针绝写西家。捧心眉矉处,粉面映溪花。
试问苎萝畔,无忧艳,何事浣春纱。梧宫叶落珠帘下,犹闻神女堪夸。
谁信道五湖,烟水泛轻槎。待想玉床醉倚,娇无力,阁绣晕明霞。
【注释】
灵芸:指西施。灵芸十五,即西施年方十五。
“针绝写西家”句:指吴王夫差曾为爱妾小周后作《周歌》以赞美她:“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见《越绝书·吴内经》)
“捧心眉矉处”句:此指西施的典故。相传西施在浣纱时,为了不使鱼儿游来咬钩而将手捧于胸前,以示自己非贪食者。
“试问苎萝畔”句:指西施的故事。传说西施隐居在浙江会稽山中,浣纱溪旁。她常到溪边洗衣,因而得名。
“犹闻神女堪夸”句:指西施的故事。传说西施曾在吴宫中浣纱,被范蠡看到,认为她美艳非凡,足以夸耀天下。
“五湖”句:指范蠡与西施隐居五湖。据《史记》记载,越王勾践灭吴后,范蠡离开越国,泛舟五湖,自号鸱夷子皮,与美女西施相随而去。
“待想玉床”句:指范蠡与西施同归隐事。据《越绝书》记载,吴灭亡后,西施和范蠡一同乘船逃到五湖。
“娇无力”句:指美人西施的体态。西施本是绝世美女,但范蠡认为她的美貌只是外在的美。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人词,作者通过咏人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贤人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全词以西施为题,赞颂了其美貌、才情、品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及对贤人的向往之情。
首句“西施为阮亭赋余氏女子绣浣沙图”,以阮亭为引子,为下文的赞颂做铺垫,同时交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接着“灵芸十五”两句,描写了西施的外貌和气质之美;“捧心眉矉处”一句,则通过西施的典故展示了她的美丽动人之处;“试问苎萝畔”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她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谁信道五湖”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贤人远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境界的高度赞扬;最后“待想玉床醉倚”几句,则是对贤人品德的高洁、才情的高超的赞颂。
整首词通过对西施的赞美,展现了一个贤人的形象,也反映了作者对贤人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中庸俗现象的不满及对贤人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