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注释】 西子芳游处:西施,即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传说为浣纱女。芳游,指游览。 山椒:山之巅。 看镜色:指照镜子。 云断舞衣行:指在云端上舞动的衣裳已断,无法再续。 河在无星度:指银河横贯,没有一颗星星。度,量词。 台空罢雨行:意谓台上无人,不再下雨了。 总言夸绝代,终是怆倾城:意为人们总是说西施是绝世美女,最终却让人为她的美丽而感到悲哀。 【赏析】 《西施洞》是一首咏史抒怀诗
【注释】: 美人出南国,名字号西施。(美人来自南方国家,名字叫西施。) 鸾舞隔烟雾,鱼惊沉网丝。(鸾鸟翩翩起舞,隔着烟雾;鱼儿被吓,纷纷沉入水中。) 轻盈羞燕尾,窈窕妒蛾眉。(美人身姿轻盈,羞怯地遮住燕子般柔美的尾部;美貌的少女嫉妒蛾眉般娇美的眉毛。) 一入吴宫去,姑苏麋鹿时。(美人一旦进入吴国宫廷,就如苏州郊外麋鹿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西施咏》
诗句释义 1 西风吹破胭脂萼 - “胭脂萼”指的是花瓣,被西风吹落,形容花的凋谢。 2. 馆娃佳人醉颜渥 - “馆娃佳人”指古代的美女,这里的“醉颜渥”描述的是美人喝醉后脸色红润的样子。 3. 苏台麋鹿浑不知 - “苏台”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宫殿遗址,这里用“麋鹿”比喻无知的人或事。 4. 自有陶翁供笑谑 - “陶翁”指的是陶渊明,他常常在诗歌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不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夔创作的《踏莎行·元夕》。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西施元夜独酌 新年晴日暖溶溶。尚蹙损眉峰。元宵令节,无奈月朦胧。勉强凭栏,但说乌云里,倒全见灯红。 注释:新年的晴朗天气温暖而柔和。还皱着眉。元宵节令节,但是月亮被云遮住了,看不见。勉强靠在栏杆上,但是只能看到灯红。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节日夜晚的景色,阳光明媚而温馨,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然而,月亮被云遮挡
诗句: 颦里西施貌若仙,吴王宫里斗婵娟。 三千粉黛承恩重,又上西湖范蠡船。 译文: 西施的容颜美丽如仙,在吴王宫中与其他美人争艳。三千名宫女都为她的美丽而倾倒,她又被送上了吴国君王的船。 赏析: 这首诗以西施为题材,通过描绘她的美貌和宫中的争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西施的美貌和地位使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最终却被送上了吴国君王的船,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的担忧。同时
【赏析】 此诗为咏西施的绝句,是一首写西施与馆娃宫之间关系及变迁的诗。前两句描写西施与馆娃宫的关系,后两句抒发诗人对这一关系变化的感慨。 首句“馆娃宫前洞,西施旧来往。”以西施和馆娃宫为中心,点出主题。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传说她曾随范蠡泛舟太湖,来到苏州的馆娃宫内,故名“馆娃宫”。这两句诗用典得当,不露痕迹,而意境浑成,耐人寻味。 第二句“自载扁舟后,岁岁春萝长。”是全诗的核心,也是关键
【诗句释义】 1. 采莲:指女子在河边采摘莲蓬。越溪:泛指越地的河流。 2. 正位吴中宫:指吴王宫中的女子,地位尊贵。 3. 视听厌歌舞:指观看音乐和舞蹈表演时感到厌倦。 4. 衣裳贱罗绮:指服饰华丽反而被人轻视。 5. 邻家人:邻居家的女子。学颦:模仿皱眉的样子。 【译文】 在越溪边采莲的女子,原本只是寻常人家的女儿。 如今她们在吴宫中的地位高贵,成为众人赞美的对象。 她们对歌舞表演不感兴趣
【注释】 西施捧心图:相传西施为了救夫,曾以手捂胸,装病在吴王面前。吴王见其病态娇美,为之倾倒,遂与勾践绝交。 荡尽:指吴王的酒量被喝光了。 化为颦笑艳精神:西施以捧心之态,使吴王陶醉于她的美貌之中。 当胸:指胸口,即“心”。 一点痛得别:这里指西施故意装作心痛的样子。 直是:实在是。 妖娆恼杀人:因为过于妖媚,所以让吴王烦恼不已,甚至想要杀掉他。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古代美人西施的一段故事
诗句原文: 吴苑风光越水春,两山眉里笑颦分。 腹心别有堪忧处,狂杀君王藐不闻。 注释解释: 1. 吴苑风光越水春:这里的“吴苑”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都城所在的园林,而“越水”则是古代吴越地区的河流。春天时,园林中的景色格外迷人,河水也因为春季的到来而显得更加清澈。 2. 两山眉里笑颦分:这里描绘了两座山峰的形状,仿佛女子的眉毛一般,山上的树木随着山势轻轻摆动,像是女子的笑容和皱眉
【注释】《西施吟》是唐代诗人李郢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大意是:曾经在吴宫里洒下的泪水,现在洒向馆娃宫了。当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时候,天也留下霸越的功绩。她的魂魄可以和月色一样清冷,她的香气也可以像秋风一样扑人。我惭愧得连那些用鱼须做成的扇子都比不上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物来抒发感慨。诗中“分镜”二字,既写出了西施与夫差的关系,也暗示了西施对夫差的影响。“亡吴日”,暗喻夫差灭亡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