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芳游处,山椒尚有名。
花留看镜色,云断舞衣情。
河在无星度,台空罢雨行。
总言夸绝代,终是怆倾城。

【注释】

西子芳游处:西施,即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传说为浣纱女。芳游,指游览。

山椒:山之巅。

看镜色:指照镜子。

云断舞衣行:指在云端上舞动的衣裳已断,无法再续。

河在无星度:指银河横贯,没有一颗星星。度,量词。

台空罢雨行:意谓台上无人,不再下雨了。

总言夸绝代,终是怆倾城:意为人们总是说西施是绝世美女,最终却让人为她的美丽而感到悲哀。

【赏析】

《西施洞》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对西施的美貌和不幸的命运表示惋惜,并感叹世事沧桑,美人难存。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富有情韵。

首句“西子芳游处”点明题旨,说明这是咏古之作。第二句“山椒尚有名”,以“尚有名”三字作结,暗寓着“西子亡也”。第三、四句承前二句,描写了当时西施墓前的景况。“花留看镜色,云断舞衣情”二句,是写西施墓周围的景物和气氛。这两句中,有“花”、“镜”、“舞衣”等物,又有“留看”、“断”等动词,又兼有“色”、“情”、“无”“罢”等形容词或副词,这就给读者以丰富的想像空间。“花”在这里既指鲜花,也指落花,而以“看镜色”来写“花”(即落花),则又使人想到那与西施同样美丽动人的王昭君。同时,“花”还暗示出一种悲凉之感,使整个诗句笼罩上一层哀婉的色彩。“云”则是指云彩,它既与西施一样具有变幻多姿的美,又可比喻西施的容貌。“断”字既写出了“云断”,又写出了人去楼空,徒然自怜的惆怅心情。这样,诗人就通过“看镜色”“断舞衣”这两个动作,把西施的美貌以及她生前身后的凄凉情景,都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

“河在无星度,台空罢雨行。”这两句诗,是写当年西施坟前的景色。“河在无星度”,意思是说银河横贯,不见一颗星星。这个景象是难以令人相信的。因为据古人的说法,银河横贯夜空,天上群星灿烂,哪里会看不到呢?然而诗人却说“无星”,这就使人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了。“河在无星度”中的“河”当指南方的天河;而“无星度”中的“度”,当是“渡”的意思。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反问句式:“河在无星度”,意即银河横贯,怎么不见星星?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其实,诗人在这里并不是真的在问银河为何不见星星,而是借此来表现自己心中无限悲痛之情。这种表现手法叫做“反语”。因为诗人深知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与西施十分相似,所以才会如此感慨。而“台空罢雨行”,则是说自从西施死后,台上再也没有下雨了。这句诗表面上是说天气晴朗,但实际上却是在暗喻西施墓前冷落的情景。西施的美貌本应受到世人的喜爱和赞颂,但如今却连雨也不下到她的墓前了。这样的诗句,正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所要表达的主旨。“总言夸绝代,终是怆倾城”,这最后两句诗是诗人总结全文的精辟之语。“总言”,即总括起来说。“绝代”指西施的美貌冠绝一时,无与伦比。“怆倾城”,则是指西施的美貌足以引起人们的无限悲哀。诗人在这首诗中反复强调“终是怆倾城”,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因不能像西施那样受世人赞美而感到悲伤的情感。

这首诗虽然只是咏叹西施的一生,但却蕴含着深沉的感慨: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美人如花虽美艳绝伦,却也不免命运多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