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趾遵萝径,张筵俯玉津。
来凭仙石濑,暂洗客车尘。
灵鸟如听法,文鱼不避人。
吾侪行褉所,奚减洛川滨。

【注释】

  1. 散趾:随意。遵:顺,顺着。萝径:藤蔓覆盖的小路。
  2. 张筵:铺开酒席。玉津:即玉津渠,源出洛阳,流经河南、山东等省。
  3. 凭:靠、倚。仙石濑:指洛水之石,相传汉文帝曾于此驻跸,故称。
  4. 灵鸟:神鸟。听法:听佛经。
  5. 文鱼:鲤鱼。避人:避开人类,不与人类接近。
  6. 吾侪:我们这些人。褉(jiǎo):船桨。奚:怎么。减:相比。洛川滨:洛阳附近的河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洛阳时所写,表达了对洛河水的赞美之情。
    首句“散趾遵萝径”,意谓随意地沿着藤蔓覆盖的小道走去。这两句写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次句“张筵俯玉津”,意谓铺开酒席俯视河津。这两句写诗人来到洛水边,准备饮酒赏景。
    第三句“来凭仙石濑”,“来”字点明诗人的到来,“凭”字表明他在此停留并倚靠在石上。“石濑”指的是洛水中的石头,传说汉文帝曾经在此驻足休憩,因此被称为“仙石濑”。这两句诗描写洛水的风光以及诗人在此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洛水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四句“暂洗客车尘”,“客尘”是指旅途中的尘埃,这里代指诗人的旅途劳顿和疲惫。这一句诗描写了诗人在洛水边的短暂休憩时间,暂时摆脱了旅途的疲劳和烦恼。
    第五句“灵鸟如听法”,“灵鸟”指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它能够聆听佛法。这一句诗描绘了洛水旁的神鸟,似乎也懂得佛教的道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理解。
    第六句“文鱼不避人”,“避人”是指避开人类。这一句诗描绘了鲤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景象,它们并不畏惧人类的存在。这句诗赞美了自然生命的纯净和美好。
    最后两句“吾侪行褉所,奚减洛川滨”,“行褉”是指船上的桨,这里比喻为人生旅程中的工具。这两句诗表达出了诗人对于人生旅程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自己的行褉之地并不比洛川河畔更差,反而更加美好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洛水美景的描绘和对自然生命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从容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净土、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