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
昨夜南亭望,分明梦洛中。 室家谁道别,儿女案尝同。 忽觉犹言是,沉思始悟空。 肝肠馀几寸,拭泪坐春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时分眺望远方的情景,诗中的“梦”和“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的生活状态,即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依然无法忘怀故土和亲人的情感
注释: 同狱者:在监狱里的同伴。 叹:感叹。 何许:何处,什么地方。 乘春燕:比喻自由自在的燕子。 多知:很多知识。 辨夏台:辨别夏天的巢穴。 三时:一年四季。 双影:成对的鸟影。 未尝:没有。 食蕊嫌丛棘:吃花蕊的时候,嫌那丛生的荆棘太多。 衔泥怯死灰:衔着泥土怕死。 黄雀语:比喻聪明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狱友共同创作的,表达了他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不满
解析: 第1句: 诗句: 肃肃莲花界 译文: 庄严、宁静的莲花世界 关键词: 肃肃(庄重的样子)、莲花(佛教象征,纯洁与清净) 第2句: 诗句: 荧荧贝叶宫 译文: 微弱光芒闪烁如同贝叶经书的宫殿 关键词: 荧荧(微弱的光芒)、贝叶(古代僧人书写佛经用的纸张) 第3句: 诗句: 金人来梦里 译文: 梦中出现金光闪闪的人物(可能指皇帝或重要人物) 关键词: 金人(尊贵的人)
陇头水 陇山飞落叶,陇雁度寒天。 【注释】:陇山:指秦岭山脉,位于甘肃、陕西两省之间,是中国古代南北地理分界线之一。飞落叶:形容秋风吹动着陇山上的树叶,一片片地飘落。陇雁:指大雁,因秋天迁徙至秦岭以北过冬,故称陇雁。度寒天:渡过寒冷的天气,即度过寒冬。 愁见三秋水,分为两地泉。 【注释】:三秋水:指秋季的河水,因为秋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河流水位会下降,形成三秋水。两地泉
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 岭表地区没有传统上用来祭祀先人的寒食节,春天到来也看不到做糖饼的习俗。 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洛阳城在新的一年开始了,但我不知道清明节是哪一天? 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 春天的花和柳树争相在早晨开放,到处都是豪华的车马迎接春天的到来。 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 远方的京城让我思念不已,我忍不住要向亲人传递我的思念之情。 注释: - 岭表:泛指岭南地区
初达驩州 自昔闻铜柱,行来向一年。 不知林邑地,犹隔道明天。 雨露何时及? 京华若个边。 思君无限泪,堪作日南泉。 【注释】 1. 初达:初次到达。 2. 铜柱:古时西南地区的边界标志,位于今越南境内,是古代中国对西南边境的命名。 3. 林邑:古国名,今越南南部一带。 4. 道明:指道路、路途。 5. 日南:地名,今属越南,是中国古代南方的一个郡或县,位于今天的广东省雷州半岛南端。 【译文】
咸阳古都,秦始皇曾建都于此。千年过去了,这里依旧繁华与荒凉并存。 版筑的树木已光秃,坛场的水流也显得稀疏。野桥似乎在期待太阳升起,山火焚烧书籍的场景令人惋惜。 只有骊山依然矗立,只听说帝王厚葬余晖。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咸阳古都的诗,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同时,通过对骊山的独特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句释义 1. 西北五花骢,来时道向东。 - 关键词: "西北" - 表示方向,通常用于描述地理位置或行动的起始点;"五花骢" - 一种古代马的名称,常用来形容马的颜色或品种;"来时道向东" - 描述了马在行进时的方向,暗示着它可能是为了某个重要任务而出发,目标方向是东。 译文 来自西北的五花骢,它来时朝东方。 赏析 这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注释】秋:一作“空”。妆成:梳妆完毕。宜:应该。 译文:秋近了,大雁南飞,天空高远,鹊鸟在夜间飞行。织女梳妆完毕,应是懒得再织布了。今夜渡河回家吧!明亮的月亮,应该用来穿线。微风轻拂,可以晾晒衣服了。你到来的时候,不可察觉,你的神灵的光辉照耀着。 赏析: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姐诞、七月七日长生大会、牛公牛朗节等。传说古时有一对悲苦男女,男的叫牛郎,女的叫织女,他们被天河隔开
译文 铁马三军已经出征,二月金闺中人归还。 边愁萦绕思乡上国,春梦失落阳关。 池水清澈如同琉璃,园花斑斓似玳瑁斑。 岁月如梭空自抛掷,忧虑满怀无法掩饰。 注释 - 铁马三军去:铁马指的是装备精良的战马,三军指全军。此处形容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 - 金闺二月还:金闺指的是皇宫中的内室,二月通常指的是春天。这里暗示了宫廷内的人员在春天结束前返回。 - 边愁离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