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厚初
【注释】 神厂:神仙的居所。 台上箫吹明月夜;镜中花发小春天。 ——在台上吹箫,月色明亮,好似在春天里一样。“镜”是镜子,“花”是梅花,“小春天”指梅花开得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春夜图景,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首句“台下箫吹明月夜”,诗人以箫声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这里的“明月”不仅是指天空中的月亮,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次句“镜中花发小春天”
【注释】 神厂:佛教用语,指佛寺。 甘露滴:佛教语,比喻佛法的恩惠像甘露一样滋润众生。 惠风来:佛教语,指佛陀慈悲的教化如春风般温暖众生。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赞佛教圣地——大慈恩寺的诗。首句“杨柳枝头甘露滴”,以杨柳树比喻佛光,把佛光喻为甘露,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大慈恩寺的赞美之情。次句“莲花座下惠风来”,以莲花座比喻寺院中的佛像,将佛的教化比作惠风,生动地描述了佛寺的神圣庄严与佛法的浩荡无垠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神听自民听” - 解释:这里指的是皇帝(或统治者)的决策和命令,就像民众的意愿一样,是他们共同的决定。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综合考查诗句的内容、技巧以及情感,解答时需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分析。“日迎灯”句意为:太阳迎接着灯火,照得人眼花缭乱。“游客醉烟花”,点明时间、环境及人物,写诗人在烟花中陶醉的情景。“人影衣香”句意谓,人影映衬着衣服的香味,使人感到欢喜。“欢场”指游乐的场所,“春昼好”点明时间,写诗人在游春的白天里感到高兴。“蒸云腾紫气”句意谓,彩云上升
注释:神酒半瓶酬骏德,朱弦一曲颂鸿功。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首句“神酒半瓶酬骏德”,意味着用半瓶好酒来表达对朋友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第二句“朱弦一曲颂鸿功”,则是用朱红色的琴弦弹奏一曲赞颂朋友功绩的乐曲。整首诗既展现了友情深厚,也赞美了朋友的卓越才能
【注释】: 1. 寨:古代指边境或山区的居民点。 2. 坪宫:即“平地宫”,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所建的宫殿。 3. 岗:山脊或高地,此处指平地上的山冈。 4. 凤辇:帝王之车。 5. 遨游:自由自在地游荡。 6. 福星:迷信中认为有吉祥、幸福和幸运之星的人。 7. 寨上:指山寨或边远地区的山上。 8. 龙灯:一种彩灯,传说龙能变化,故称龙灯。 9. 焕彩:光彩夺目。 10. 十分春色闹宫前
正月十六 胜事古相传,九华异彩,多费了半日闲情,任鸡催昼漏,马逐流星,天气斯真称不夜; 佳辰今再遇,数里香尘,总趁着一场清兴,睹鬓影撩云,笛声裂缺,风光那肯让春宵? 注释: - 胜事:美好的事物或事件 - 古相传:自古以来就传颂 - 九华:指安徽省的黄山市黟县的九华山(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异彩:不同寻常的色彩 - 半日闲情:半天的时间用来欣赏美景 - 鸡催昼漏:公鸡报晓
【译文】 做出一篇文章,有声有色; 看这千古循环之事,如梦如烟。 【注释】 戏台柱:指戏剧舞台上的道具——舞台立柱。 报赛文:指写文章或做报告时所采用的文体形式。 声有色:指文章中既有声音又有色彩。 千古循环事:指历代流传下来的事。 如梦如烟:形容事物像梦一样缥缈,像烟雾一样飘忽不定。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诗。诗人在咏史之余感慨世事无常,人生短暂。全诗以“戏台柱”为象征
【解析】 “灯市物华新,知大块多情,假我文章真出色”:在热闹的灯火市场里,新的物色和景致层出不穷;我知道大自然是多么的多情,用它那美丽的景色来装点我的文章,使它焕发出生机。“梨园风景别,听阳春一曲,笑他弦管亦开花”:梨园的风光与别处不同,听到那美妙的《阳春》乐声,不禁笑他吹奏的乐器也会发出美妙的声音。赏析:诗写诗人在灯市上欣赏了各种新奇的东西,并感叹大自然多么地多情
【注释】 戏台柱:即戏班中负责敲鼓打锣的鼓手。桂折三秋,花栽三晋:指桂花和梅花,都来自山西省。三善称能:形容人有三样好的才能(指文才、武艺和德行)。既承宠命荣三叶:既已得到皇帝的青睐,荣耀地成为三朝元老。官迁四品,心凛四知,四民颂德:指官职升到四品,心中仍然保持着对朝廷和百姓深深的敬畏之情。四民,指士农工四种职业,颂德是歌颂功德。长接芳声播四方:长久地传播美好的名声。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