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以下是对《寄纪侍御衷文二首》的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识得深山可避秦 - 意识到深山能够避难(指逃避战乱)。 2. 岂容高蹈乐天真 - 怎么可以高蹈不问世事,追求天真。 3. 夏兴犹赖臣靡力 - 夏季的兴起还依赖我的微薄力量。 4. 楚复还凭包胥身 - 楚国复兴还依靠了包胥的力量。 5. 应念同仇多死友 - 应当思念那些共同的敌人和朋友。 6.
诗句原文}:谁复高楼醉月笳,到来天半落青霞? {译文}:谁能回到那高楼醉卧于月光下笳声悠扬的地方?明月如洗,洒满天空,照亮了半边天。 {赏析1}:诗人以高楼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无奈。高楼之上,月下的笳声仿佛在耳边回响,让人陶醉其中。然而,当明月升起,整个天空被照亮时,那些美好的记忆也随之消散。这里的“谁复”一词,既表达了诗人的失落感,也暗示着时光的无情
【注】 1、炎州:指广东。伏波船:东汉马援征交趾时,乘“伏波”船。 2、象耘(yīn)芝术地:传说中一种能生长仙芝的神奇土地。 3、雁渡荻芦天:形容天高云淡,水清沙白,极言天高路远,难于跨越。 4、逋臣:指隐士。 5、夸父:传说中的巨人。 6、幼安:苏轼号。 【译文】 从炎州东望伏波船,海燕衔来五色笺; 听说有像耕田一样的地方,却愁无雁渡荻芦天! 息机可是逋臣意? 弃杖谁应夸父怜!
甲辰九月感怀 棘林宛转尽针毡,便拟寒灰岂易然!空有沈湘魂黯黯,幸无入洛影翩翩。 鸾刀欲下何须挽,雁帛当前不用传。惆怅寸阴真是岁,小楼争禁坐三年。 注释与分析 1. 棘林宛转尽针毡,便拟寒灰岂易然! - 棘林:这里可能指的是荆棘丛生的环境,象征着艰难和困苦。 - 宛转:曲折环绕的样子,暗示着环境的复杂性。 - 尽针毡:形容环境之恶劣,像被针扎一般,形象地描绘了困境的严重程度。 - 便拟寒灰
【注释】 仗剑:佩带宝剑;浮身:飘然自得。 关河:指国境,泛指南中国。 华谷讴:华岳山的讴歌,指颂扬。 浩气填胸:豪情满怀。 壮怀裂发:雄心壮志,使头发断裂。 龙池:指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的龙床宫。 汉代衣冠旧是刘:汉代的冠服服饰还是汉朝的。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在海上作客时豪迈情怀的诗。首联“仗剑浮身几度秋”一句点明自己作客的时间和心情,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孤寂落寞的心情
惊闻行在之变,正值虏庭逮余亲属;痛念家国,心何能已 【注释】:行在:皇帝的临时驻地。虏庭:敌营。逮:逮捕。家国:指国家和家园。心何能已:怎能停止哀思。 【赏析】:此诗写于宋末元初,诗人得知南宋灭亡后,正在元朝统治下生活。他痛惜国家覆亡,怀念中原,抒发了强烈的悲愤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自分孤臣九死应,国仇家难转相仍; 【注释】:自分:自觉地认为自己。孤臣:被俘的大臣。身:自身。国仇家难
寄纪侍御衷文二首 忆昔同堂勉圣贤,正当国难慨沧田; 桃源有路君知避,博浪无椎我欲颠。 卧雪山中坚晚节,扬波海上怒冲天。 赤松游在安刘后,郭、李功名史并传。 赏析: 这两首诗是张煌言写给纪衷文的两首诗。纪衷文官至监察御史侍奉君王,所以张煌言称他为“侍御”。纪衷文曾在鲁王与清兵进行持续一年的画江之役中,加入钱忠介幕府出谋划策。 第一首诗“忆昔同堂勉圣贤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何事孤臣竟息机,鲁戈不复挽斜晖 - 何事孤臣:诗人自比为孤独的臣子,表达了一种孤独无助的情感。 - 竟息机:意指彻底放弃抵抗或不再有所作为。 - 鲁戈不复挽斜晖:比喻自己如同鲁国的兵器一样无用,无法挽回即将消逝的光芒。 2. 到来晚节惭松柏,此去清风笑蕨薇 - 晚节:晚年的节操或品德。 - 惭松柏:惭愧于松柏的高洁品质,松柏常被视为坚贞不屈的象征。 -
屯悬岙,猿啼有感 黄叶秋风落木繁,云峰日落忆寒山。 横流绝渡凭班马,削壁枯藤乱叫猿。 桂树千秋怀故国,铜驼卧处泣中原。 鳌江南望岂为远,吾欲乘槎赴楚门! 【译文】: 在屯悬岙,听到猿声而有所感触。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落叶繁茂。 我想起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想象着那里是否也有寒山? 渡过险峻的江流,只能依靠斑驳陆离的马匹。 悬崖峭壁间长满了枯萎的藤蔓,仿佛是在大声呼喊。 怀念着桂花盛开的秋天
【注释】 青山叠叠晚烟迷:青山层峦叠嶂,傍晚山雾缭绕。晚烟:指傍晚的云气。 几点疏磷断涧西:几缕残阳透过稀疏的树梢照在山涧中,形成一道道光影。 夜雨寂寥山鬼泣:夜晚的细雨声和山中的寂寞声响在一起,好像山鬼在哭泣。寂寞声响:指山中的寂静之声。 春风无主鹧鸪啼:春风中没有主人的鹧鸪鸣叫声。无:没有;有:有。 酒炉如故生荆棘:酒炉已经很久不用了,上面长满了荆棘。 画栋凄凉落燕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