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解析: 1 诗句解读: - 师次芜湖:师,军队;次,停留;芜湖,地名。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在芜湖停歇。 - 时余所遣前军已受降:时,此时;余,我(作者自指);所遣,派遣的;前军,前锋部队;已受降,已经接受投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军派出的前军已经接受投降。 - 元戎小队压江关:元戎,古代对主帅的尊称;小队,小部队;江关,长江关口,此处指代某个战略要地。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军的小部队压在江关。 -
【赏析】 此诗为元代诗人刘辰翁的《闰元宵》。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潮州途中。诗人在元宵节之夜,面对满城灯火,感慨万千。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国事的关心及对自己遭际的不平。全诗语言平易浅近,风格清新自然,是一首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开头两句:“每惜春宵未可淹,天留倒景上元添。”意思是说:每逢春天的夜晚,我都惋惜不能延长它(即元宵节),因为上天故意让明月多照几日
【注释】天南:这里指四川。成虚:成了空话。尺书:书信。鸢(yuān):一种大鹏鸟。犊(dú):小牛。王会:帝王的宴会。瑶篇:指徐闇公写的诗。何独:为什么唯独。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成都与蜀中友人徐闇公相晤时所作。诗题是《得徐闇公信,以「交行诗刻」见寄二首》,说明这首诗是作者收到徐闇公的赠诗后写的。诗中对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作了描写。 开头两句“天南消息近成虚,一卷新诗当尺书”。“天南”
【注释】 姑孰:指南唐都城金陵。 和州、无为州及高淳、溧水、溧阳、建平、庐江、舒城、含山、巢县诸邑相继来归:这些城池都是南唐的领土,在宋军进攻下相继投降。 干将:春秋末期吴国名匠,善于铸剑,所铸之剑锋利无比。试:试剑。 赤县神州:指全中国。次第:一个接一个地。安:安定。这里是“平定”的意思。 建业山川:指南京一带。吴帝阙:指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汉宫:指中原地区。 东来玉帛空胡虏
论戎马生涯 悲壮岁月 张书绅,一位身经百战的明朝将领,范予瞻,他的诗友,在听闻他多年征战沙场的劳苦与孤危后,赋诗一首以表慰藉。读罢此诗,诗人张煌言心中五味杂陈,遂作二章以酬其意。 相业侯封非我望,霸图王命向谁论?这句诗中,张书绅表达了对功名利禄无欲无求的淡泊之心。他认为,真正的功绩并非由权力和地位来衡量,而是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高尚。霸图王命这一概念也透露出他渴望建立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会师东瓯漫成 瓯越江声动鼓鼙,霸图南北似鸡栖。 谁为揖客称司马,独将游兵是水犀。 箸借自来非为汉,瑟操犹恐未工齐。 十年种、蠡成何事,敢向人前说会稽! 注释:瓯越江,指钱塘江,因古代瓯越国在今浙江温州一带得名。霸图,即雄心壮志。司马,古官名,此处指善于用兵之人。箸借,意为借用筷子吃饭,比喻不是出于自身利益。瑟操,指弹瑟的技巧,这里指精通音乐。十年,表示经过长时间。种、蠡,即范蠡和文种
师次观音门 楼船十万石头城,钟阜依然拱旧京。 弓剑秋藏云五色,旌旗夜度月三更。 中原父老还扶杖,绝塞河山自寝兵。 不信封侯皆上将,前茅独让弃繻生。 【注释】: 观音门:地名,在今江苏仪征县南长江边。 楼船:大船。 石头城:即建业(今南京)。 弓剑:指军用武器,这里借指军队。 云五色:形容秋天天空的云彩像五彩缤纷一样美丽。 旌旗:古代帝王、将领出行时所持的大旗,这里指军队。 中原:泛指南北方地区。
【注释】师入太平府:指北宋名将种师道入京担任太师。天骄取次奉冠裳,畿辅长驱铁裲裆:指宋神宗时期,西夏对北宋的侵略。天骄,指西夏的统治者;铁裲裆,即盔甲。王业昔谁开采石,霸图古亦起丹阳:昔日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霸图,指称雄天下的抱负。云霓载酒浆:指宋朝的文臣武将们,经常在京城郊外举行宴会,饮酒作乐。此去神京原咫尺,龙蟠虎踞待重光
注释: 百粤河山已自愁,播迁此日更堪忧! 闻贵阳失守,我百粤的山河已经感到忧愁,此时迁徙到这里更让人忧虑! 方传梼杌从南窜,岂意欃枪自北流! 听说南方的敌人正在向北逃跑,怎么会想到北方的敌人又向南流去! 险阻莫能关象郡,炎荒何处割鸿沟! 险要的地势无法挡住象郡的危险,广阔的原野哪里可以分清鸿沟? 一成赖有滇云在,卷土谁为借伟筹! 只要云南有云彩在,我们就会卷土重来,谁能为我们出谋划策? 赏析:
海上观灯,限「十五删」、「十五咸」二韵 注释:在海上观赏元宵节的灯火。 岛屿微茫午夜闲,鱼龙漫衍出尘寰。 注释:海面上,月亮照耀下的岛屿显得模糊不清,午夜时分宁静得令人感到无聊。鱼和龙在水中自由地游动,仿佛从尘世中走出。 兰缸射水翻星汉,莲幕传烽破玉山。 注释:在兰缸(一种盛酒器)里射出的水花如同翻腾的星星和银河,而那莲幕(指屏风)上的烽火则像玉山一样被击碎。 香拥虹桥千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