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诗句解析与译文 感事四首其三 田横尝避汉,徐福亦逃秦: - 田横: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士,因反对秦始皇而逃亡至海中岛屿。 - 尝避汉:曾经躲避过汉朝的统治。 - 徐福:传说中的寻求长生不老药的人,据说曾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求仙。 - 逃秦:逃离了秦朝的统治。 译文:我曾逃避过汉朝的统治,徐福也曾逃离过秦国的统治。 试问三千女,何如五百人! - 三千女:古代传说中三千女子为一组
诗句释义: 羽书经岁杳,犹说衮衣东。此莫非王土,胡为用远攻?围师原将略,墨守亦夷风。别有刍荛见,回戈定犬戎! 译文: 经过长时间的书信往来,远方传来的消息仍然让人关注,仿佛皇帝的衮冕仍在东边。这莫非是王土,为何要进行远距离的攻击?原本是为了围剿敌军,而现在却固守成规,失去了进取的精神。但幸好,还有其他人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建议,他们的智慧和见解如同利刃一般锋利,能够指引我们战胜敌人、安定边疆!
【注释】 海若:指海神,传说中主管大海的神灵。波俱恶:波涛汹涌。春阴:春天的阴气,比喻寒冷。意倍寒:意思上更觉得寒冷。征帆:远行的帆船。浑出没:完全隐现。阑珊:残灯、残月等景物的衰败景象。镫谜:即灯谜,谜底藏在灯笼里,猜者须凭想象去猜。让客弹:请客人来弹奏棋声。劳生:有劳于生。浪迹:漂泊不定。节物:节日之物,指元宵节的灯谜。 【赏析】 《元夕金乡道中其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林中漫兴其一 幽栖得名理,双屐转从容。渴涧扪龙乳,荒蹊采鹿茸。 振衣空翠袭,拥树蔚蓝封。不识鸿濛外,苍岚更几重? 诗句解析: 1. “幽栖得名理” - 意境: 描绘了诗人选择隐居山林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远离世俗的喧嚣。 - 象征意义: “名理”可能指代的是哲学或哲理中的某种道理、真理,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哲学的深入思考。 2. “双屐转从容” - 情境描述:
【注释】 入山:进入深山。 大隐从兹始:大的隐居就从这开始。兹,代词,这。 悠然见古心:悠然自得地见到远古的心境。悠然,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见,看见;古心,指古代隐士的心境。 地非关胜览,天不碍幽寻:大地与天空并不是用来炫耀和显示的,也不是妨碍深山幽林中人寻访的。关,管束;碍,妨碍。 石发溪头长,云衣谷口深:石头从溪流边长出,云雾缭绕山谷口。发,生长、出现;深,深邃。 此中有佳趣,好作「采薇吟」
感事四首 其四 古曾称白狄,今乃纪红夷; 蛮触谁相斗,雌雄未可知! 鸠居粗得计,蜃市转生疑。 独惜炎洲路,春来断子规。 注释: 1. 古曾称白狄:古代曾称白狄为北方的部落。 2. 今乃纪红夷:现在却被记作南方的部落。 3. 蛮触:指中原人和南方人,比喻中原与南方的人。 4. 雌雄:这里指的是战争胜负。 5. 鸠居:比喻小人占据高位或权位。 6. 蜃市:传说中海上有海市蜃楼,故名。 赏析:
《羁恨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壮志未酬的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切和个人遭遇的无奈之情。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诗句解读 1. 孤竹羞周粟:这句表明诗人以孤竹自比,不愿像周朝那样接受屈辱的待遇。 2. 余怀胡不然:这里的“余”指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胡人的不解与不满。 3. 暂将吞炭恨:吞炭意味着忍受痛苦,诗人将这种痛苦转化为对敌人的仇恨。 4. 并作茹荼怜
【注释】 ①北回:北归。将吏:将领和官吏。②利钝:锋利或迟钝,比喻事情的成败得失。宁能:岂能,怎么能够。③左矣:错也,误也。④烝徒:士兵之众。⑤参佐:指辅佐的官员。⑥古来:自古以来。事:事迹。每:经常。相:同情、怜悯。哀:感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岭南期间写给朋友的。当时,诗人在岭南生活已近十年,与朝廷的联系已经断绝。诗中抒发了诗人被贬后的心情。 首句“利钝宁能料”,意思是说
【注释】 ①林中漫兴:在林间随意吟咏。 ②选胜:选择胜地,意指赏游名山胜景。 ③长林:茂密的树林。一送穷:送走穷途之人,形容穷途潦倒的人。 ④天供青玉案:天空仿佛是青色的玉案。 ⑤碧纱笼:用碧色的纱网笼罩着。 ⑥道貌:佛家用语,谓人的外貌端正;也用以称道人的品行高尚。 ⑦机心:机巧之心。海鹤空:海中的白鹤自在飞翔,比喻超脱世俗。 ⑧独嫌:独自嫌忌,自认为。遗世晚:遗弃世间,指不留恋世间事物。
辛丑年冬至节,我在船上作诗两首。第二首的注释是:在岁末,国家处于衰败之时。 译文:岁月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国家重又繁荣起来!(国家的)国运就像细丝线一样脆弱,天心好像灰暗了。(国家)就像山呼海啸一样,人民都愁苦,盼望着节令赶快过去;大海宴会上还等待着船只归来呢!(只要)有黄钟大吕之声响起,梅花就会自开。 赏析:此诗写岁暮时节,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