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注释】1.哀闽:即《哀王孙》。2.西邮:指福州。3.南纪:指南越。4.朱门:指京城。5.胡然:何其,多么。6.北里:指妓院。7.汉鼎:指汉代的政权。8.火德:古代以五行说治国,认为汉朝是火德。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诗人由福建安抚使司参议改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广南路经略安抚大使时。诗人因感愤而作,有《哀王孙》一首传世,诗云:“君去沧洲我不去,人生各有分所趋
注释: 1. 国破兰香已半消:国家被攻破,兰花香气已经衰减了一半。 2. 侯门谁复赠虔刀:在豪门贵族中,谁会再次赠送一把锋利的刀呢? 3. 颇怜宦拙同牛皂:很可怜我在官场上的拙劣,就像牛一样的笨和像皂隶一样低贱。 4. 正觉官闲似马曹:正好感到官职清闲如马曹(东汉马援曾任马防将军)。 5. 濩落籯金应易散:濩落形容财物空虚,籖金就是钱袋,比喻金钱会轻易地散失。 6. 陆沈囊粟恐难叨
诗句:海门潮咽越王城,霸业萧条风雨惊。 译文:海浪在海门回荡,声音似乎在哽咽着,仿佛是在诉说着越王城的辉煌历史,然而如今霸业已衰败,只留下了风风雨雨的惊扰之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越王城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首句“海门潮咽越王城”,用潮声反衬出越王城的昔日辉煌;“霸业萧条风雨惊”则直接指出了当前的现状,霸业已逝,风雨中显得更加凄凉
【注释】: 同定西侯登金山,以上游师未至。遂左次崇明二首:指元军占领南京后,朱元璋的部队因粮草匮乏而不得不退守长江以南的崇明岛。 割云半壁倚中流,天劈东南形胜收。铁瓮潮函飞鹫岭,牙樯影撼浴龙洲。画江何代空鼍鼓,横海今来驻虎斿。咫尺金陵王气在,可能瞻扫问松楸? 【赏析】: 这首诗是朱元璋在被元军包围后被迫撤退,退到崇明岛上写的诗。诗中表达了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同定西侯登金山》,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随肃宗逃往灵武时所作。当时,杜甫与李邕、严武等好友一起,在灵武城北的青草湖畔,登上了一座小山。他们登上山顶后,便开始写诗。 这首诗的第一句“相闻赤伏启重离”,意思是听说赤伏日已经来临,开启重门。赤伏日是中国农历的一个节气,每年公历七月中旬或下旬出现一次,此时正值夏季
诗句释义: 1. 崇沙宋子犹,端士也;为闽帅所窘。 - 崇沙(地名):指福建崇安县一带。 - 宋子犹:人名。 - 端士:品行端正的读书人。 - 闽帅:即宋代末年的福建节度使张世杰。张世杰曾与元军多次交战,但最终被元军围困在福州,最终投降。 2. 既出厄,诗以慰之 - 既然从困境中走出来了,就用诗歌来安慰他。 3. 兵声谁遣向江滨,狼籍樵苏及隐沦。 - 是谁派兵声送我到江边? - 樵夫
【注】 ①练:白色的绢。 ②六代:这里泛指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③将毋徯:不要怨恨。 ④壶浆:用酒肉招待客人的意思。 ⑤徯:等待。 ⑥王师:指征讨叛乱的军队。 【译】 长江像白绢一样绕着南面垂挂,古树平沙映衬出天堑的奇观。 六朝的山川令人愁思不已,仿佛把长江锁住了。十年来父老都看见了朝廷的旌旗。 阵寒虎落时黄云净,帆映虹梁时赤日移。 岸边的人相互笑语,他们没有怨言。
再入长江 江声万古似闻鼙,天际依然渡水犀。 涿鹿亦曾经再战,卢龙应复待三犁。 雕弓挽处驱玄武,锁甲擐来失白题。 兵气至今犹未洗,自惭无计慰云霓! 注释: 1. 江声万古似闻鼙:形容长江的涛声仿佛可以听到古代的战争鼓声。 2. 天际依然渡水犀:比喻长江如同一位英勇无畏的士兵,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渡过汹涌的河流。 3. 涿鹿亦曾经再战:指在历史上,涿鹿之战是一场重要的战役
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六首 朝宗百谷识君臣,江汉依然拱赤真。 烽靖三湘先得蜀,瘴消五岭复通闽。 水犀飞渡扶桑远,燧象横驱贵竹新。 指顾楼兰堪立马,肯令胡骑饮江津! 注释: - 朝宗百谷:朝拜百川之水,表示尊重和敬仰。 - 江汉:长江和汉水,这里代指国家。 - 烽靖:烽火平息。 - 瘴消:瘴气消散,比喻疾病消失。 - 水犀: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喷水。 - 燧象: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六首 钟阜铜驼泣从臣,孝陵弓剑自藏真。犹闻雄雉能兴汉,岂似乾鱼仅祭闽!天入金、焦锁钥旧,地过丰、镐鼓钟新。何人独受耑征诏,赐履繇来首渭津。 译文: 钟山之巅的铜兽流泪,跟随臣子的身影,孝陵中的弓箭与剑,仿佛蕴藏着真实的故事。我仍然听闻雄雉能够振兴汉朝的事业,但为何像干涸的鱼只能被用来祭祀福建地区呢?天空如金的焦山和石门的钥匙一样古老,大地经过长安和镐京的鼓声而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