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诗句原文: 斗柄春来又几旋,昨宵今夕倍堪怜。 一年那得灯重满,五夜何曾月再圆! 星汉依稀火树里,风光次第杏花前。 上元别是佳游节,选胜还疑小有天。 注释如下: 1. 斗柄春来又几旋 :这里的“斗柄”,指的是北斗七星的勺柄,通常用来指示春季的到来。"春来又几旋"意味着春天再次到来并轻轻旋转。 2. 昨宵今夕倍堪怜 :昨日夜晚和今日夜晚都让人感到格外的孤独或凄凉。 3. 一年那得灯重满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和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在对原诗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概括、评价,注意不能改变原诗的意象、意境等。同时要注意答题要点:第一,翻译时一定要准确无误;第二,要符合语境,不生硬;第三,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诗词的情感表达;第四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张鲵渊相公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首先看第一句:“一身真可系危安,垂死威仪尚汉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一生真是可以维系国家的安危(即保国),即使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垂死者),他仍然保持着汉官的威严。这里的“汉官”指的是汉朝的官吏,而“垂死”则表示张鲵渊已经病重到了极点。 接下来看第二句:“魂返黄垆应化碧,颜留青史即还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解析 第1-2行: - 余自丙戌蹈海:丙戌,古代干支之一,为天干的第九位。这里指代诗人的生辰或开始踏上仕途的年份。 - 奉违家君定省已四载矣:奉违,意为违背、不遵守;家君,对父亲的敬称。定省,指的是早晚向父母问安以示孝顺。这两句表明作者离家已有四年,未能按惯例回家看望双亲。 第3-4行: - 兹待罪军次:兹,此;军次,即军队停留的地方。此处表示诗人现在正在军中等待审问或处理。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试题,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首先要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此诗前四句为第一段,写诗人与杨玄石侍御之间的友谊;后四句为第二段,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语言流畅平易,感情真挚深厚,是一首送别的佳作。 首联两句,写诗人与杨玄石侍御之间的友情
注释: 斫入云根便卧云,禅师真可鹤为群。 数竿渐觉龙孙长,一径斜从鸟道分。 山似骨余原太古,僧无肉相即斯文。 胆瓶印处应如许,我亦来参未得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芥瓶庵赠给希闻上人的一首诗。首句“斫入云根便卧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芥瓶庵的山势陡峭,仿佛可以听到风声和云影。接着两句“禅师真可鹤为群”,赞美了芥瓶庵的禅师们高洁的品格和超凡脱俗的境界。然后两句“数竿渐觉龙孙长,一径斜从鸟道分”
【注释】: 泽国 :指江南水乡。 繇来:历来,自古以来。 敢云补缺:难道敢说是弥补空缺的?青毡:指代朝廷。 东海波难挽:意谓即使想从东海中捞取也是不可能的。 西山蕨亦膻:意谓即使是西山上的野菜,吃起来也是没有味道可言的。 几时:何时。集鵩(xiē fú):比喻人不得志。 鳣(zhān)堂前从此不升鳣:比喻人在官位上的地位已经无法再上升了。 相遭:相遇。 言珍重:嘱托对方珍重。 岂意归吟「薤露」篇
劝农遇雨,时余屯兵山寨浓云似墨滞行旌,点染春郊最有情。 浓云密布,如墨水般沉重,使得旌旗的飘动显得缓慢而迟疑。春天的郊外景色因之变得格外有情调。 话到桑麻风自古,灾余草木雨还生。 提到种植桑树和麻类等作物,春风自古便如此吹拂;灾害之后,万物生机勃勃,雨后重生。 土龙不用胡僧咒,竹马偏喧徲子迎。 在农村地区,人们通常使用一种被称为“土龙”的工具进行耕作。这里提到不需要用僧人的咒语来驱赶它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华吉甫(明经)的敬仰和对其遭遇的惋惜。下面是逐句解释以及注释: 一、首联 诗句: 鱼檄才传身已危 译文: 刚刚传来的消息是,华吉甫已经身陷困境。 注释: "鱼檄"通常指紧急的文书或消息。"才传"表示刚刚收到消息。"身已危"表明华吉甫的处境非常危险。 二、颔联 诗句: 英魂烈骨任披离 译文: 他的英勇魂魄,无论遭受什么打击都无所畏惧。 注释:
艳阳玉树正堪攀,一捻柔枝翠幕间。 赋就「梅魂」谁竞爽,赓来「柳絮」自幽闲。 注释:艳阳之下的玉树非常美丽,一捻柔软的枝条在翠绿的帷幕中间。我为这首诗赋诗,想要描绘出它如同《梅花魂》中那般清新脱俗,又如同《柳絮》中的自然闲适。 鸾回欲写轻蛾样,燕婉偏谐小凤班。 注释:鸾鸟飞翔,想要将那如轻蛾般美丽的女子形象写下来;燕子和蝴蝶相互依偎,偏和谐地形成了一幅小凤凰的画面。 最是流苏春暖夜,余香宜傍御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