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
次崔镇壁间韵 木落岁时晏,黄云欲雪天。 买舟河下客,立马渡头船。 野迥风欺帽,天寒袖裹鞭。 夜眠三鼓后,晓发五更前。 【译文】: 树木凋零时节已经过去,天空中黄色的云彩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降雪天气。 在河水旁购买了船票的旅人,在渡口立马等候摆渡的船只。 远处山野之间,狂风肆虐吹打着行人的帽子,寒冷刺骨使得人们不得不将袖子紧紧地包住自己的马鞭。 夜晚在三更时分便早早地躺下休息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及表达效果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从炼字、手法、表现手法、情感、艺术效果等方面分析诗歌。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后会逢寒食,晴光满树林”两句,答题时先指出这两句话的意境,然后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第一句:“后会逢寒食”,写送别之后两人再次相聚的时间,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即农历四月初一,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日。第二句:“晴光满树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注意从多角度进行赏析,一般可以从意象、意境、手法、情感等几方面展开。此题要求考生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注意不要遗漏任何一句。 “题旧县驿”,点明题旨,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人在旅途中经过一个驿站。这两句是说,高高的树头,太阳正挂在半天不落;斜飞的燕子,在风中掠过
正觉寺晚归赠益山长老 粥鱼声已罢,日暮掩柴扉。 注释:粥鱼,即煮粥时鱼的声音。已罢,指结束了。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掩柴扉,指关闭柴门。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个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通过描述煮粥、收柴等日常琐事,营造了一种温馨、平静的氛围。同时,“已罢”一词也透露出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送客月在地,出山云满衣。 注释:送客,指送别客人。月在地,指月亮高悬于天。出山,指走出山门。云满衣
【诗句】 1. 御史传天语,飞霜到海垠。 - 注释:御史(古代的一种官职),天语(皇帝的命令或诏令),飞霜(形容天气寒冷)。 - 赏析: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寒冷而遥远的画面,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2. 浙江潮似雪,闽土腊如春。 - 注释:浙江(今浙江省),潮似雪(形容潮水像雪一样白),闽土(福建省一带的土地),腊如春(形容冬末春天的景象)。 - 赏析:诗人通过对浙江和福建的描写
【注释】 佛宫天上有,人世见应稀:在天宫佛殿里有佛,但人世间很少能见到。 客遇钟鸣饭,僧披御赐衣:客人遇到寺院的钟声响起吃饭,僧人披着皇帝赐给他的衣服。 青春忘蝶梦,白日说龙飞:年轻人忘记了像蝴蝶一样翩翩飞舞的少女梦想,白天谈论着如同龙腾云飞的豪迈壮志。 遥忆宸游处,金莲照夜归:远远地回忆起皇帝出游的地方,月光照耀下的金莲花影仿佛在晚上迎接他归来。 【赏析】 这首诗以“赠述笑隐长老”为题
诗句输出: 借得茅山鹤,乘风飞上天。 江声近九里,客路已三千。 禁阙红云上,家乡碧海边。 待闻金马诏,复见玉堂仙。 译文输出: 借来一只茅山的白鹤, 骑上它随风直冲云霄。 江水声音在耳边响起, 漫长的旅途已有三千。 皇宫门前的红霞映照天边, 我的家乡就在那碧海之滨。 期待听到金马诏令的消息, 再次见到玉堂仙官的身影。 注释输出: - 《送李恕可随王宗师入京》:
【注释】 金川:指四川嘉陵江上游一带。 赊:长远。 乱山:纵横交错的大山。 驿路:官道。 一水:一条江,指长江。 地僻:地方偏僻。 贤令尹:指朱县尹。 心地似梅华:心地光明正直。梅华:梅花。 【赏析】 寄朱县尹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前两句“才入金川境,行行望眼赊”写诗人进入金川后,一路所见的景色。首句写“才入”二字,表明自己刚刚来到这陌生的地方。次句“行行望眼赊”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京口石彭泽:指诗人在镇江的住所。 2. 诗怀似鹤形:比喻诗歌的情感高洁。 3. 苍天容老健:苍天(天空)容纳老人的健康。 4. 白发照江清:白发映照在江水中,清澈透明。 5. 夜鼎薰鸡舌:夜晚煮一锅香喷喷的鸡汤,用鸡舌来调味。 6. 秋袍织凤翎:秋天穿着用凤凰羽毛编织的袍子。 7. 醉扶绿玉杖:喝醉后扶着绿色的玉杖。 8. 应望石头城:应该看到远处的石头城。
紫薇观是道教名胜,冯道士在此建房隐居,他自号紫霞真人。 卜筑长江上,回峰晚更奇。 在长江边卜筑新居,傍晚时分回峰更显得奇异。 山村猿索饭,竹屋鹤听棋。 村里的猿猴向他索要食物,他在竹屋里聆听着鸟儿下棋的声音。 云护烧丹灶,泉香洗药池。 云彩护卫着他修炼炼丹的炉灶,泉水洗涤着他煮炼药材的水盆。 道人足高兴,不许俗人知。 道士非常满足,他不希望其他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