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皂帽 皂帽冬常著,青山老自看。 鸟怜池树静,云近岳天寒。 淡食随人给,藜床任地安。 闲来过道院,不为访金丹。 【注释】: 皂帽:黑色帽子,这里可能是指道士的头巾。 青 山:青山,指代诗人居住的地方。 鸟怜:鸟儿怜悯,这里比喻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怜惜。 池树:池塘边的树木。 云近岳天寒:形容天气寒冷,云雾缭绕,山峰苍翠欲滴。 淡食:淡薄的饮食,指简朴的生活。 藜床:用藜草编织成的床
孟县北边有座藏山,那里是程婴和公孙杵臼藏匿赵孤的地方。 空荡的山上积着三尺厚的雪,我骑着马向荒无人烟的榛莽中进发。 幽深的洞里可以看见冰柱,巍峨的山峰上太阳缓缓地升起。 水边有寒鸦在觅食,松下有樵夫正在归途。 恐怕还有孤儿在此隐居,所以我特地寻访此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孟县北边的藏山寻找孤儿的过程。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藏山的景色,后四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孤儿的关注和寻找。整体来说
赠献凌司香贯太监宗 萧瑟昌平路,行来十九年。 清霜封殿瓦,野火逼山阡。 镐邑风流尽,邙陵岁月迁。 空堂论往事,犹有旧中涓。 注释: 1. 昌平路:昌平县的古称或地名。2. 十九年:指作者在昌平路度过的十九个年头。 3. 清霜:指秋霜,通常在秋季出现。4. 封殿瓦:指宫殿的屋瓦被秋霜覆盖。5. 野火:指野外的火灾。6. 镐邑:指镐京,即现在的北京。7. 邙陵:指洛阳附近的邙山陵墓。8. 中涓
【注释】 象器:指圭表。先王作:古人制作。灵台、太室:均指帝王的宫殿建筑。 阴阳求日至:古代用圭表测日影,以定季节,故称“求日至”。 考极三辰正:观察天象,以定季节。 封畿:即国境或疆域。万国:全国。同:相同。 衰:衰微,衰弱。今已甚:已经很糟糕了。 周公:周武王之弟,文王之子,名旦。 【赏析】 《测景台》一诗是杜甫晚年写的一首咏怀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国事和时局的忧虑以及个人处境艰难而感到的悲凉
云台观寻希夷先生遗迹 探寻古贤遗风,感悟历史智慧 1. 前言 - 诗题解读与背景简介 - 诗人顾炎武生平及时代背景 - 《云台观寻希夷先生遗迹》诗歌鉴赏 2. 诗词原文及翻译 - 诗句逐一解读 - 译文对照原诗意义 - “旧是唐朝士”、“身更五代馀”解析 3. 诗词赏析 - 淳古意蕴与华山居所寄托 - 月落岩阿寂、云来洞口虚意境描绘 - 果哉非荷蒉、独识太平初哲思表达 4. 关键词注释 -
注释: 苦雨淹秋节,屯云拥霍州。 虫依危石响,水出断崖流。 驿路愁难进,山亭怅独留。 遥知关令待,计日盻青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道中怀想关西诸君所作。全诗以“苦雨”、“屯云”开头,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孤独。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则表明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注释】 ①同时:同时代的人。二三:三两,二为虚数。处士:古代的一种官名,指隐者或未仕之人。被荐:受到推荐或举荐。 ②关塞逾千里:关塞是古代边防的关口要塞,越过关塞即远离故土。逾,超过;千里,指一万里,这里泛指很远。 ③交游更几人:交游指朋友交往,更指再、又。几,表示不确定的数词。 ④金兰情不二:金兰,黄金和兰花,比喻友情;不二,不变。金兰情指结拜为兄弟的朋友之情。 ⑤猿鹤意相亲:猿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语言特色进行分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诗写幽居山中人的闲适生活。首联描写幽居人采芝汲水的生活情景;颔联写幽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颈联写日出时幽居人观赏晨光的景象
子德自燕中西归省我于汾州天宁寺一载燕台别,频承注问书。 天空乌鸟去,秋到雁行初。 共识班衣重,偏怜皂帽疏。 轻身骑款段,一径访樵渔。 注释: 1. 燕台:指代燕地的台城。台城是三国时建业(今南京)城门上建的观楼,晋朝改称东府,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城内建了“台城”,作为都城。后来这里就指代了台城的旧址,即今南京的秦淮河北岸一带。2. 注问书:书信往来。3. 天空乌鸟去,秋到雁行初:天空中一群乌鸦飞去
【注释】南山:山名。指终南山。李子德:人名。关河:关中地区,这里泛指家乡。缟纻(gǎn zhù):白色的麻布。矜式:矜惜、怜悯的样子。隐沦:隐居、沉沦。岳顶:山的顶端。谢风尘:告别尘世纷扰,超然物外。 【赏析】诗人在长安已久,想回家乡终南山去隐居。但想到路途遥远,关河阻隔,不禁愁思满胸。他希望友人能像当年诸葛亮那样,为国事操劳而自己甘愿隐身山林,与世人隔绝。最后,他挥挥手,向世人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