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高晋”的经历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故大学士兼两江总督高晋”是首联。意思是:过去的官员中,德才兼备的人并不多。 “从来擢督抚,德才量并重”是颔联。意思是:自古以来提拔为总督、巡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比较少。 “以此下僚中,百不一二中”是颈联。意思是:所以,从下级官吏中选拔的人才,能称得上优秀的人很少
【注释】 瞻彼阪田:望着那平坦的田地。 厥黍始华:它的黍开始开花了。 胝足胼手:手脚都磨破了。 嗟嗟我农夫:唉,我是多么辛苦啊! 胝手胝足:手脚都磨出了茧子。 惟勤斯殖茂:只有勤劳才能使它生长茂盛。 华有不秀矣:花有开而不结果实的。 秀有不实矣:果实有结而不花的。 其雨其雨矣:下起雨来了。 杲杲日出矣:太阳出来了。 惄予愁之恤矣:使我忧愁不安啊。 【赏析】 乾隆十年(1745)
【注释】 1. 方观承:清朝官吏,官至直隶总督。 2. 故:过去。 3. 以书记起用:指方观承通过担任文书工作被朝廷起用。 4. 古有今则无:古代有这样的事例,现在却很难遇到。 5. 有之只一人:只有一个人做到了。 6. 夙称习政事:从小就善于处理政务。 7. 铨曹(quán cáo)尤著誉:在吏部尚书的岗位上特别有声誉。 8. 出而为监司:离开朝廷做地方上的监司官。 9. 荐升抚与督
【注】童童:松树高大挺拔貌。涧则卑:涧边的山丘低矮。 译文:涧边松树高大挺拔,池塘里的青蛙与水黾相依为伴。丘上的草长得很茂盛,高高地荡漾着青天。所有君子们,谨慎地托身于这美好的环境。 注释:涧松:指涧边的松树。童童:高大挺拔的样子。 译文:涧边的山丘低矮,丘上的草丛很茂盛。所有的君子,慎重地选择依靠之地。 注释:有崇者丘:指有高山的地方。 赏析:此诗以咏颂自然景物起兴,借景生情
【注释】 高宗纯皇帝:清朝乾隆皇帝的庙号。南陔、岵、屺:都是山名,在今山西永济。笋:竹笋,泛指竹子。箨(tuò):竹皮。 孱(chuán)孱(chán)孩提:指幼儿。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乾隆十年南陔三章二章章六句一章八句所作。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的束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行役在外,无法孝敬父母的情景,表达出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和愧疚之情。同时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升庵创作的《弹汗行》。它描述了蒙古各部首领因文皇的弹压而改变称呼,最后土尔扈特归顺的故事。 译文: 路经弹汗州,因作《弹汗行》。自昔蒙古长,原有汗之称。 长城以北东西亘,各据部落雄相争。文皇欲弹压若辈,边州因以此额泐岩城。 而何四夷君长上尊号,既笑却之,后乃赐书四夷遂用可汗名。 《弹汗行》,漫言唐事试言我皇清。四十九旗为旧属,久去汗号,惟以王公带砺百世荣。 四喀尔喀实后附
这是一首关于尹继善的诗,其中包含了对他的评价和赞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故大学士前两江总督尹继善”,这句是诗人对尹继善的称呼和身份的介绍。 - 第二句:“八旗读书人,假藉词林授。”这句话表达了尹继善作为八旗读书人的出身和他在词林中的任职。 - 第三句:“然以染汉习,率多忘世旧。”这句话批评了尹继善在汉文化上有所沾染,但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民族习俗。 - 第四句:“问以弓马事
【注释】 1. 本朝:指清朝。善治河:治理黄河的能力强。靳辅齐苏勒:靳辅和齐苏勒都是著名的治水专家。2. 斌实可比靳:高斌实际上可以与靳辅相比拟。3. 弗徒保工急:不是单纯地追求工程进度,而是兼顾工程质量。4. 至其于齐也,有过无不及:到了他治理山东时,有过失误但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5. 惟是闭三坝,自信过于力:只是关闭了三座大坝,而认为自己的力量足够控制。6. 下河曾受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钱陈群所作的《刑部尚书衔原刑部侍郎钱陈群》。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故刑部尚书衔原刑部侍郎钱陈群:这是诗的开头,提到“故”表明这是对过去某人的追忆或怀念。"刑部尚书"和"原刑部侍郎"是指此人曾经担任的重要官职,而“钱陈群”是他的名字。 2. 少年困场屋,贤母授之经:这句描述了钱陈群年轻时的经历,他可能因为科举考试未中而困顿(场屋指的是科举考试)
张照(1530-1607),字文宪,浙江绍兴人。明代官员、书画家、诗人,是明朝中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张璁之子。 【译文】 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 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 义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昨。 精神贯注深,非人所可学。三朝直内庭,受恩早且渥。 其诗喜谈禅,学苏太相去声著。以苗疆获罪,意实别有托。 平苗事既久,复用仍迁擢。性敏才本高,未免失行薄。 使其生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