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
注释:玄度时往来,以此为慰。兴公使适回数日,俱都下问,人情所尤,良可欢息。诸从数问龄,前来经日,极为差。云仁祖欲请为军司,不知行不? 译文:玄度时常来访我,以此来安慰我。兴公派去的人回来几天了,都在京城里询问你的情况,大家对你都很思念,这真是值得高兴的事。你经常询问我的年龄,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云仁祖想请你去做他的军司,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玄度何来帖 这是一首写给友人的书信,信中提到了对友人的担忧和希望。 译文: 你从何处而来?为何来得如此晚?这让我感到十分忧心。我常常认为你有理有节,因为有很多祠监都称赞你的品行。我非常感激你和我一起共事,但我觉得我们之间很难走到最后。我想你经常在思考未来,你是否真的想要亲近我?这让我有些失望。王安石在这里停留了大半日,仍然只休息了一宿。他送我的信,我因此感慨万分。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感受
【注释】 ①江州:今江西九江市。 ②吾当托桓江州助汝:我应当托付桓江州帮助你。 ③不辨得遣人船迎汝:无法派人去送你回乡。 ④东改:东面的船只。 ⑤小可:微小、不足。 ⑥湖:指长江中的洞庭湖,这里泛指洞庭湖。 ⑦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fāng):因此能够凑够五六十个人的小船。 ⑧有:指有人。 ⑨见:同“现”。 ⑩今:现在。 ⑪语之:告诉你们。 ⑫纪:记录。 ⑬信:确实。 ⑭堪:受得起。 ⑮比:近来。
疾不退,潜处当日深。 译文:病魔不退,我隐居在深深的山中。 注释:疾,指病;不退,没有退去,指病情不见好转;潜处,隐居,避世;一日,一天的意思;深,指深山。 赏析:诗人以“疾不退,潜处”起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病情的忧虑和无奈。接着,诗人用“岂可以常理待之,此岂常忧忧”表达了自己对待疾病的态度和看法。最后,诗人以“不审食复何如?云肌色可可,所堪转胜”收尾,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信心。 2.
【注释】 地黄汤:一种中药,具有养血补虚的功效。 新妇:新婚女子。 服:服用。 似减:似乎减少了。 眠食:饮食睡眠。 忧悬不去心:担心悬而未决。 君等:指丈夫。 前所论事:前面所说的事情。 谢生:谢安的儿子。谢玄。 书问:写信询问。 【赏析】 这是一首新婚女子写给丈夫的信。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担忧和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己婚姻生活的不满和期待。 首句“地黄汤帖”,是新婚女子给丈夫的问候
【注释】 忽动:忽然。帖:小行,一种书信。 又风不差:又,副词。差,同“瘥”,病愈。 足更肿:脚肿得更加厉害。更,更加、加重的意思。 转欲书疏:反而想写信或写诗。 自不可已:自然不能自已。 唯绝叹于人理:只有感叹人生的道理。 二妹复平平:二妹也平静如常。平平,平静、平常的样子。 差静:稍稍安静些。 岐当还:歧山应当回到原来的地方。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对家中亲人的怀念之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1) 思恋,触事弥至:思念之情更加浓烈了;献之:指张献之,即王献之,这里指的是诗人的朋友王献之。余杭帖:是王献之送给王羲之的书信草稿。“思恋”,句中“思”字,可理解为因思念而产生,也可以理解为思念的对象是“献之”。触事弥至,句中“触”字,可以解释为触动,也可以理解为因某事物而引起,还可以理解为触景生情等。弥,通“弥”,更,越发。 (2)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分析此诗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等),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歌内容,最后结合诗句加以概括分析,或指出手法、特点,或概括主旨。 本题属于“对诗句进行赏析”的题型,考生应抓住诗句中关键词语进行赏析。如“近与铁石共书”一句中的“铁石”是作者自喻;“致之,想久达”两句写诗人盼望友人书信早日到达。“不得君问
注释: 1. 省前书帖:指书信。省,通“讯”。 2. 故有集聚意:即有聚会之意。故,副词,表示原因。 3. 当能果不:应当能成功吗? 4. 足下小大佳不:您身体是否安康。足下,对别人的尊称。小,指年纪轻。大,指年纪长。佳,指好。 5. 闻官前逼,遣足下甚急:听说朝廷催促您很急,派你的事情很多。闻,听见。迫,逼迫。遣,差遣,派遣。 6. 想以相体恕耳:想来是因宰相的体谅而宽恕吧。想,考虑、猜想。以
不谓帖 献之白:不谓鄱阳一门,艰故至此。追寻悲惋,益不自胜,奈何奈何!政坐视其灭尽,使人悲熟!赖子高在此,不尔,无可成。 注释:不谓:没想到;帖,指信札。 译文:不意在鄱阳门,家门遭受如此厄运。追思悲惋,越发不能自已,该怎么办呢?只是坐视他们灭绝,让人悲愤难抑!多亏你在这里,不然,就没法成功。 赏析:这是一首写给弟弟的书信。信中流露出对家国命运的担忧,对弟弟遭遇不幸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