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
【注释】 ①节:指节气。帖,即“帖”,是古代的一种公文。 ②伏惟:敬词,表示希望和敬意。同之:指大家相同。 ③奉:接受、领受。月告:每月的书信。极:至、最。不平复:不能平复,意谓不能平静。头眼半体疹恒恶:头上、眼睛上以及身体半部分常发生疹子,且非常讨厌。 ④殊:特别。黄瘦:脸色苍白,形体消瘦。言:可译为说,表推测语气。 ⑤寒切:天气寒冷。不审(shěn):不知。尊体:尊贵的身体。复何如:情况怎样
夏节帖 再次拜上。夏节将近,感触良多,惟独穷困号哭至断气之处,难以忍受。晴天晴快。不知身体怎样?吃饭吃得怎么样?很思念你。不知各位如何?还未回去,动静都不得安宁。这是多患难,心烦意乱。愿多多宽慰勉励,因此来问。 注释:夏节:指农历五月端午日,因端午节在夏历五月初五日。近:临近。感思深:感慨很深。崩绝:极度悲伤。晴快:晴朗宜人。不审:不知。体中:身体。复:还。食啖:吃饭。复多少:吃多少。甚驰情
【注释】 廿九日:二十日。献之: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字子敬。白:告诉、告知。遂不奉别:就不去告别。怅恨深:遗憾很深。体中:指身体。顿:疲弱。勿勿:匆匆忙忙的样子。具:准备。再拜:表示敬意的礼节。 【赏析】 《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为纪念他与友人在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兰亭修禊而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们聚会饮酒的情景,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当时环境清幽
诸舍帖 诸舍复如与何?吾家多患忧。面比问,慰情,不知可耳。 注释: 诸舍帖:即书信,用来表达对朋友或亲人的关切、问候。 诸舍:泛指所有亲戚、朋友。 复如与何:如何应对、处理。 吾家:我家。 多患忧:有很多忧愁烦恼。 面比(bi liǎn )问:面对面地问候。 慰情:安慰情绪、心情。 不知可耳:不知道能否做到这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和忧虑。他想知道如何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
注释: 舍内帖:是王献之写给他的兄弟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兄弟的爱和忧虑。 承舍内分连近豫遂就:这是王献之对弟弟的慰问,表示他理解并同情弟弟的处境。 难以喻痛济理:这是他对弟弟的担忧,他认为弟弟的遭遇太过悲惨,需要他的安慰和支持。 献之白:这是王献之在信末的署名,表明这封信是他亲自写的。 赏析: 这首诗是王献之写给他的兄弟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兄弟的爱和忧虑
注释: 愿余帖:希望我的书信。 余上下安和:我希望我上上下下的人都能安宁和睦。 知婢日夕疏,慰意:知道我的女奴每天早晚都来问候,让我的心情得到安慰。 育故羸,悬心:因为我以前身体不好,心里牵挂着这件事。 倪比健也:倪比是强健的人,他比我强。 适奉永嘉去月十一日动静,故常患不宁:刚刚接到永嘉(即王献之)上个月十一日的书信,所以我常常忧虑不安。 诸女无复消息:我的其他女儿没有再有任何消息。 献之
这首诗的大意是: 献之承姑帖, 献之收到姑母的便条, 比日复小进退, 近来又有些小的变化和进退。 其尔不得一极和, 你却未能达到最好的和谐。 忧悚犹深。 忧虑和恐惧还很深。 不审以服散未, 不知你是否已服了药或散剂。 必得力耳。 一定能够好转吧! 比驎相闻, 我听说你的消息。 故云恶。 所以用这个词语来表达。 悬怀使君, 挂念着您。 数得书也。 经常接到您的来信
送梨帖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开头两句是: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晚雪”二字点出冬日送别。第三、四句说:“送君南浦,锦水波光里。”南浦,指长江口,是古代江南一带送别之地,多指长江边。这二句是写友人即将乘舟南下。诗人送别友人时,想到自己不能同去,心中不免感到怅惘,但仍然要强自排解,以宽慰朋友。第五、六句说:“江路春色早,柳絮乱如绵。”这里用柳絮比喻春天,暗寓惜别之情。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括
译文 献之等人再拜,说:“不知海盐的各位舍亲是否安好,近来又常为你们担忧。姐姐告诉说一切平安无事。崇虚的刘道士也把鹅群一同送回来了。献之等人应当到那里去谢他。献之等人再拜。” 注释 不审:不知。 海盐:海盐县,在今浙江嘉兴市境。 比:近来。 复:同。 无他事:没有其他事情。 崇虚:即崇虚先生。 刘道士:即刘纲纪。 须:必须。 向:到。 赏析 这首诗记述了刘纲纪将鹅群送给献之等人的事
注释: 鹅还慰。姐姐的心意现在应该已经向发梢舒展展开,所有心事都可以说了。确实应当不再忧虑悬念。婢腹痛见好没有?刘家的病现在好了,秀也回来了。 赏析:《鹧鸪天·鹅还帖》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词人收到姐姐从临安寄来安慰自己的信,下片写姐姐的信中说刘家已痊愈,自己即将回家。全词以“鹅”为喻,抒发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