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登吉
幼学琼林·卷四·文事 竞尚佳章,曰洛阳纸贵;不嫌问难,曰明镜不疲。称人书架曰邺架,称人嗜学曰书淫。白居易生七月,便识之无二字;唐李贺才七岁,作高轩过一篇。开卷有益,宋太宗之要语;不学无术,汉霍光之为人。汉刘向校书于天禄,太乙燃藜;赵匡胤代位于后周,陶谷出诏。 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扬雄梦吐白凤,词赋愈奇。李守素通姓氏之学,敬宗名为人物志;虞世南晰古今之理,太宗号为行秘书。茹古含今,皆言学博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以及文人创作和书写工具的历史介绍,以下是逐句释义: - 第一句“文章取士,兴于赵宋”,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它起源于北宋时期。 - 第二句“应制以诗,起于李唐”,说明古代文人在考试中常常需要作诗来应制,而这种应制作诗的风气起源于唐朝。 - 第三句“梨园子弟,乃唐明皇作始”,提到唐朝皇帝唐明皇(李隆基)开始设立梨园教习子弟进行歌舞表演
诗句: 士人入学曰游泮,又曰采芹;士人登科曰释褐,又曰得隽。宾兴即大比之年,贤书乃试录之号。鹿鸣宴,款文榜之贤;鹰扬宴,待武科之士。文章入式,有朱衣以点头;经术既明,取青紫如拾芥。 注释: 1. 游泮 - 指的是学生入学后参加的考试,通过这个测试可以成为士子。 2. 采芹 - 指的是读书人的志向和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学问来改变命运。 3. 释褐 - 是古代士人考中之后获得的官职。 4.
译文: 汉晁错多才,景帝号为智囊;高仁裕多诗,时人谓之诗窖。骚客即是诗人,誉髦乃称美士。自古诗称李杜,至今字仰钟王。白雪阳春,是难和难赓之韵;青钱万选,乃屡试屡中之文。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音之嘹喨。涉猎不精,是多学之弊;咿唔呫毕,皆读书之声。 连篇累牍,总说多文;寸楮尺素,通称简札。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文章全美,曰文不加点;文章奇异
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问人病曰贵体违和,自谓疾曰偶沾微恙。罹病者,甚为造化小儿所苦;患病者,岂是实沈台骀为灾。问人病曰贵体违和,自谓疾曰偶沾微恙。 采薪之忧,谦言抱病;河鱼之患,系是腹疾。可以勿药,喜其病安;厥疾勿瘳,言其病笃。疟不病君子,病君子正为疟耳;卜所以决疑,既不疑复何卜哉?谢安梦鸡而疾不起,因太岁之在酉
幼学琼林·卷四·文事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德,学富五车。《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书经》载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书;《易经》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二戴曾删《礼记》,故曰《戴礼》;二毛曾注《诗经》,故曰《毛诗》。 孔子作《春秋》,因获麟而绝笔,故曰《麟经》。荣于华衮,乃《春秋》一字之褒;严于斧铖,乃《春秋》一字之贬。缣缃黄卷,总谓经书
诗句 一人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但用则各适其用,而名则每异其名。 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 墨为松使者,纸号楮先生。 纸曰剡藤,又曰玉版;墨曰陈玄,又曰龙脐。 共笔砚,同富之谓;付衣钵,传道之称。 笃志业儒,曰磨穿铁砚;弃文就武,曰安用毛锥。 剑有干将镆邪之名,扇有仁风便面之号。 何谓箑,亦扇之名;何谓籁,有声之谓。 小舟名蚱蜢,巨舰曰艨艟。
【幼学琼林·卷三·器用】 1. 注释与赏析: - 寿光客,是妆台无尘之镜:指镜子,常被用来整理仪容。"寿光"可能指的是一种珍贵的镜子,而“无尘”则强调了其清洁无瑕的特点。 - 长明公,是梵堂不灭之灯:比喻长久不衰的事物或人物,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象征着持久和稳定。"梵堂"通常指佛教寺庙,这里可能寓意为精神上的指导或信仰。 - 桔槔是田家之水车:桔槔是一种古代用于灌溉的水车
诗句 1 山川之精英,每泄为至宝;乾坤之瑞气,恒结为奇珍。 - 解释:自然界的山川精华和乾坤间的祥瑞之气汇聚成了世间罕见的宝物。 2. 故玉足以庇嘉谷,明珠可以御火灾。 - 解释:玉石能够保护丰收的稻谷,而珍珠则可以用来防止火灾。 3. 鱼目岂可混珠,碔砆焉能乱玉。 - 解释:鱼眼怎能冒充珍珠,碔砆又怎能混淆玉石。 4. 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 - 解释:黄金产于美丽的丽水
《贫富》 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贯朽粟陈,称羡财多之谓;紫标黄榜,封记钱库之名。贪爱钱物,谓之钱愚;好置由宅,谓之地癖。守钱虏,讥蓄财而不散;落魄夫,谓失业之无依。贫者地无立锥,富者田连阡陌。 室如悬磬,言其甚窘;家无儋石,谓其极贫。无米曰在陈,守死曰待毙。富足曰殷实,命蹇日数奇。苏涸鲋,乃济人之急;呼庚癸,是乞人之粮。家徒壁立,司马相如之贫;扊扅为炊,秦百里奚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