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入学曰游泮,又曰采芹;士人登科曰释褐,又曰得隽。宾兴即大比之年,贤书乃试录之号。鹿鸣宴,款文榜之贤;鹰扬宴,待武科之士。文章入式,有朱衣以点头;经术既明,取青紫如拾芥。

其家初中,谓之破天荒;士人超拔,谓之出头地。中状元,曰独占鳌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琼林赐宴,宋太宗之伊始;临轩问策,宋神宗之开端。同榜之人,皆是同年;取中之官,谓之座主。应试见遗,谓之龙门点额;进士及第,谓之雁塔题名。

贺登科,曰荣膺鹗荐;入贡院,曰鏖战棘闱。金殿唱名曰传胪,乡会放榜曰撤棘。攀仙桂,步青云,皆言荣发;孙山外,红勒帛,总是无名。

英雄入吾彀,唐太宗喜得佳士;桃李属春官,刘禹锡贺得门生。薪,采也,槱,积也,美文王作人之诗,故考士谓之薪槱之典;汇,类也,征,进也,是连类同进之象,故进贤谓之汇征之途。赚了英雄,慰人下第;傍人门户,怜士无依。虽然有志者事竟成,伫看荣华之日;成丹者火候到,何惜烹炼之功。

诗句:

士人入学曰游泮,又曰采芹;士人登科曰释褐,又曰得隽。宾兴即大比之年,贤书乃试录之号。鹿鸣宴,款文榜之贤;鹰扬宴,待武科之士。文章入式,有朱衣以点头;经术既明,取青紫如拾芥。

注释:

  1. 游泮 - 指的是学生入学后参加的考试,通过这个测试可以成为士子。
  2. 采芹 - 指的是读书人的志向和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学问来改变命运。
  3. 释褐 - 是古代士人考中之后获得的官职。
  4. 大比之年 - 指科举考试的年份。
  5. 贤书 - 指科举考试的录取名单。
  6. 鹿鸣宴 - 是古代的一种宴会形式,用来款待文榜中的贤者。
  7. 鹰扬宴 - 是另一种宴会形式,用于招待武科考生。
  8. 朱衣点头 - 比喻科举考试中,考官对优秀答卷的肯定。
  9. 青紫 - 指高官厚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下,学子们为追求功名而奋斗的过程及其精神风貌。通过对“游泮”、“采芹”、“释褐”、“得隽”等关键词的运用,诗人形象地表达了学子们求学的艰辛与对功名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学子们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