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取士,兴于赵宋;应制以诗,起于李唐。梨园子弟,乃唐明皇作始;《资治通鉴》,乃司马光所编。笔乃蒙恬所造,纸乃蔡伦所为。凡今人之利用,皆古圣之前民。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以及文人创作和书写工具的历史介绍,以下是逐句释义:

  • 第一句“文章取士,兴于赵宋”,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它起源于北宋时期。
  • 第二句“应制以诗,起于李唐”,说明古代文人在考试中常常需要作诗来应制,而这种应制作诗的风气起源于唐朝。
  • 第三句“梨园子弟,乃唐明皇作始”,提到唐朝皇帝唐明皇(李隆基)开始设立梨园教习子弟进行歌舞表演,这是唐代文人艺术教育的一个起点。
  • 第四句“《资治通鉴》,乃司马光所编”,指出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 第五句“笔乃蒙恬所造,纸乃蔡伦所为”,讲述了毛笔和纸张的由来。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而纸则是东汉科学家蔡伦改良后的一种书写材料。
  • 第六句“凡今人之利用,皆古圣之前民”,表明现代人使用的许多工具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都是从古代先民那里继承和发展下来的。

赏析:这首诗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成就的简单介绍,涵盖了科举制度、诗词创作、书法与印刷术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通过对这些传统技艺和制度的简要回顾,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同时,它也反映出作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和尊重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