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但用则各适其用,而名则每异其名。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墨为松使者,纸号楮先生。纸曰剡藤,又曰玉版;墨曰陈玄,又曰龙脐。共笔砚,同富之谓;付衣钵,传道之称。
笃志业儒,曰磨穿铁砚;弃文就武,曰安用毛锥。剑有干将镆邪之名,扇有仁风便面之号。何谓箑,亦扇之名;何谓籁,有声之谓。小舟名蚱蜢,巨舰曰艨艟。金根是皇后之车,菱花乃妇人之镜。银凿落原是酒器,玉参差乃是箫名。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
斗筲言其器小,梁栋谓是大材。铅刀无一割之利,强弓有六石之名。杖以鸠名,因鸠喉之不噎;钥同鱼样,取鱼目之常醒。兜鍪系是头盔,叵罗乃为酒器。短剑名匕首,毡毯曰氍毹。琴名绿绮焦桐,弓号乌号繁弱。香炉曰宝鸭,烛台曰烛奴。龙涎鸡舌,悉是香茗;鹢首鸭头,别为船号。
诗句
一人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但用则各适其用,而名则每异其名。
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
墨为松使者,纸号楮先生。
纸曰剡藤,又曰玉版;墨曰陈玄,又曰龙脐。
共笔砚,同富之谓;付衣钵,传道之称。
笃志业儒,曰磨穿铁砚;弃文就武,曰安用毛锥。
剑有干将镆邪之名,扇有仁风便面之号。
何谓箑,亦扇之名;何谓籁,有声之谓。
小舟名蚱蜢,巨舰曰艨艟。
金根是皇后之车,菱花乃妇人之镜。
银凿落原是酒器,玉参差乃是箫名。
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
斗筲言其器小,梁栋谓是大材。
铅刀无一割之利,强弓有六石之名。
杖以鸠名,因鸠喉之不噎;钥同鱼样,取鱼目之常醒。
兜鍪系是头盔,叵罗乃为酒器。
短剑名匕首,毡毯曰氍毹。
琴名绿绮焦桐,弓号乌号繁弱。
香炉曰宝鸭,烛台曰烛奴。
龙涎鸡舌,悉是香茗;鹢首鸭头,别为船号。
译文
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各种工具和材料来满足,但使用这些工具的人各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管城子和中书君都是笔的别称;石虚中和即墨侯则是砚台的雅称。墨被称为松树使者(因为它被认为能带来宁静),纸张被称为楮先生。纸张称为剡藤,又被称为玉版;墨被称为陈玄,又叫龙脐。共同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称之为富足;传递知识和技能可以称之为传承。
专心从事儒学研究的人会磨穿铁砚;放弃文学转而学习武艺的人会说“安用毛锥”。剑有干将和镆邪的美称,扇有仁风便面的雅号。什么是箑?也是扇的一种名称;什么又是籁?是有声音的意思。小船称为蚱蜢,大型战舰叫艨艟。金根是皇后的车驾,菱花是妇人的镜子。银凿落原是指酒器,玉参差则是箫的名称。刻舟求剑被认为是固执而不知变通的行为,胶柱鼓瑟则意味着拘泥不变,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形容东西小可以用“斗筲”一词,比喻大的材料可以用“梁栋”来形容。铅刀没有切割的功能,但强弓却有着六石的力量。用鸠命名的杖是因为鸠不会感到喉咙不适,用鱼作为钥是因为鱼眼睛常常保持清醒。头盔叫做兜鍪,酒器叫做叵罗。短剑叫做匕首,毡毯叫做氍毹。琴叫做绿绮焦桐,弓叫做乌号繁弱。香炉叫做宝鸭,烛台叫做烛奴。龙涎鸡舌指的是香茶,鹢首鸭头指的是船只。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诗歌。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绘,诗人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诗中涉及的笔、砚、墨、纸、笔、砚、墨、纸、墨、笔、砚等物品,都是古代文人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材料,它们在诗人的笔下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诗人通过对这些日常用品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他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需求,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这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体现在他对学问的追求上,以及对艺术的热爱上。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描绘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和他们使用的文具,诗人传达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对历史变迁的关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现代生活节奏和压力的反思和批判。他提醒我们,虽然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但我们不应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要关注个人的精神健康和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