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客,是妆台无尘之镜;长明公,是梵堂不灭之灯。桔槔是田家之水车,袯襫是农夫之雨具。乌金,炭之美誉;忘归,矢之别名。夜可击,朝可炊,军中刁斗;《云汉》热,《北风》寒,刘褒画图。勉人发愤,曰猛着祖鞭;求人宥罪,曰幸开汤网。

拔帜立帜,韩信之计甚奇;楚弓楚得,楚王所见未大。董安于性援,常佩弦以自急;西门豹性急,常佩韦以自宽。汉孟敏尝堕甑不顾,知其无益;宋太祖谓犯法有剑,正欲立成。王衍清谈,常持麈尾;横渠讲《易》,每拥皋比。

尾生抱桥而死,固执不通;楚妃守符而亡,贞信可录。温桥昔燃犀,照见水族之鬼怪;秦政有方镜,照见世人之邪心。车载斗量之人,不可胜数;南金东箭之品,实是堪奇。传檄可定,极言敌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为。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幼学琼林·卷三·器用】

  1. 注释与赏析
  • 寿光客,是妆台无尘之镜:指镜子,常被用来整理仪容。”寿光”可能指的是一种珍贵的镜子,而“无尘”则强调了其清洁无瑕的特点。
  • 长明公,是梵堂不灭之灯:比喻长久不衰的事物或人物,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象征着持久和稳定。”梵堂”通常指佛教寺庙,这里可能寓意为精神上的指导或信仰。
  • 桔槔是田家之水车:桔槔是一种古代用于灌溉的水车,它利用杠杆原理通过人力驱动水流灌溉农田。这里可能暗示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 袯襫是农夫之雨具:袯襫通常指蓑衣,是农民在雨天用来防雨的工具。这句话可能表明农民对自然界变化的高度适应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智慧。
  • 乌金,炭之美誉;忘归,矢之别名:乌金指的是黑色的金属,通常与贵重、坚固有关。而忘归则是一个动词,意为忘记了回家的意思,可能在这里用来比喻某人对事业的专注和牺牲。
  • 夜可击,朝可炊,军中刁斗:这句描述的是军队中的日常生活,其中刁斗是一种夜间照明的工具,也用作召集士兵的信号。这可能表示军事生活虽然艰苦但秩序井然。
  • 《云汉》热,《北风》寒,刘褒画图:这里的《云汉》和《北风》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季节,刘褒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常常以生动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这可能意味着文学作品能够捕捉并传达自然的变化和情感。
  • 勉人发愤,曰猛着祖鞭;求人宥罪,曰幸开汤网:这里描述了两种不同的情景。第一种可能是鼓励人们要有雄心壮志,如同古代的勇士一般勇往直前;而第二种则是请求别人宽恕自己的罪行,类似于一个寻求救赎的人。
  • 拔帜立帜,韩信之计甚奇;楚弓楚得,楚王所见未大:韩信拔除敌人旗帜后自立一帜的策略非常巧妙;楚王得到了他的弓却仍然认为自己的箭不够强大。这两句话反映了战略决策的智慧和对自身资源的认识。
  • 董安于性援,常佩弦以自急;西门豹性急,常佩韦以自宽:董安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性子急躁而经常佩戴琴弦提醒自己要冷静;西门豹(战国时期魏文侯的大臣)因为性格急躁而经常佩戴丝带宽慰自己。这两句反映了古人对个性缺陷的反思和自我调节的方法。
  • 尾生抱桥而死,固执不通;楚妃守符而亡,贞信可录:尾生坚守信约,最终抱着桥柱而死,但他的行为被认为是固执不通的;楚妃坚守信约,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她的贞节和忠诚值得记载。这两句话赞美了坚持信念和忠诚的品质。
  • 温桥昔燃犀,照见水族之鬼怪;秦政有方镜,照见世人之邪心:温桥曾用犀角点燃来驱散水中的鬼怪,展示了古人的智慧;秦始皇曾用方镜照见人心善恶,显示了统治智慧。这两句话反映了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
  • 车载斗量之人,不可胜数;南金东箭之品,实是堪奇:形容人数之多,可以用车载斗量来形容;南方的黄金和东方的箭矢都是珍稀之物,非常珍贵。这两句话赞美了各地的珍宝和人才。
  • 传檄可定,极言敌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为:一封书信就能平定战争,形容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像利刃一样直接切开问题,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办到。这两句话表达了解决问题的迅速和简便。
  • 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用水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通过观察历史可以了解朝代的兴衰更迭。这两句话强调了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性。

【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举例的方式,赞美了一些具有智慧和勇敢品质的人物以及他们的行为。诗中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古代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对个人品质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贡献。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坚持和勇气的肯定,以及对知识和历史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