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
【注释】崇仁:地名,在今江西境内。周星:一周天,即一个月时间。常武: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因:因为。衣绣:指穿军装、挂将军印。记曾经:记得曾经。桃源:山名,在江西。西北:《后汉书》载:汉末有张衡,字平子,作《二京赋》。其序云:“惟汉室都长安,宗室多在彭城,余自宋玉﹑唐勒﹑司马相如传得此赋。”又《西京赋》序云:“余以孝廉为郎,谒者仆射,迁尚书令丞,出为长沙太傅。”则所谓“常武”者
《水调歌头·岳阳寄定庵王万户》赏析 《水调歌头·岳阳寄定庵王万户》,元代诗人姚燧所作,其内容深沉而富有情感。这首诗通过岳阳楼的壮丽景象以及岳阳周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自身的感慨。 诗中“兹游太奇绝,我亦壮君侯”,开篇点题,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春风殷地悲啸,笳鼓万貔貅”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这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满江红 · 送李景山使交趾 六韶江山,十年厌、拿舟还辙。但只有、日南遐域,未尝持节。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料此时、铜柱瘴云收,无炎热。 衔尺一,行宜决。烦重为,雕题说。道皇元威德,万方臣妾。直以越裳声教阻,千金装匦渠谁屑。要降王、明日共輶轩,来金阙。 【注释】 ①《满江红》:词牌名。又名“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②六韶:相传舜时乐名,舜所制,因以喻圣王之乐。 ③拿舟:掉转船头
【注释】瘴海:南方多瘴气的大海。盲风:指狂风。楼船:大船。樯(jiāng)折:桅杆折断,比喻战乱或灾害。长记:常想。得:当。丹青:指画像,这里代指功业。麟阁:汉代铜铸的功臣画像阁。朱衣:朱红衣裳,古代高级官员所穿。求宠:谋求富贵。迷辙:迷途。为此错:因此有过错。为:因、因为。造物:指天。戏:耍弄人,这里指玩弄人的野心。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词。张子正以广西宣慰司都事的身份随使团出使金国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和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内容,特别是重点字词的理解。此题注意“袅”“谁”“紫檀槽”等字的写法。 【答案】 竹风吹落疏疏雨。纨扇收残暑。小轩蓦地细香来。莫是邻家早有木犀开。玉环穿耳谁家女?自献歌金缕。新声和彻紫檀槽。袖出乌丝才说要挥毫
玉梳赠内子 玉制的梳子作为礼物赠送给妻子。 相辉瑜珥瑶钗凤,宝翼蜻蜓动。新妆又得水苍梳,人道秋风何物不琼踞。 相互映衬着美玉的梳子闪耀着珍珠的光辉,像鸾凤一样美丽动人。头上插着翡翠簪子,就像蜻蜓在风中飞舞一样。新打扮的她又用碧玉梳梳理头发,就像秋天的湖水一样清澈透明。人们都认为,没有什么不美的东西,只有她才能如此端庄秀丽。 人无玉质容何害,玉德斯堪爱。尚惭犹未十分全,听取明年环佩戛璆然。
南乡子日觉鬓霜加,欲对清尊恋物华。离别纷纷长眩眼,生花。易散难搏掌上沙。蓬意不依麻,未必移居汉水涯。前日曾于遗集序,张夸。素范清风有几家。 这首《南乡子·日觉鬓霜加》的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纷扰的认知和态度。 诗中的“日觉鬓霜加”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岁月流逝而增添的白发
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至巧先天化工手。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 注释:是谁用斧头凿开了这座山石?这山石是如此的玲珑剔透,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欲转愁回万千首。期出处与君偕,立则参前,卷密可怀之襟袖。尚未敢、云能此私从,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 注释:我来到了被废弃的皇家园林中,仰望着高高的树梢,心中不禁涌起了万般愁绪。我期待与你一同出入其中
诗句释义: 白发年来自笑余。孔方从有绝交书。谁怜多病曲生疏。 译文注释: - 白发:指年老时的头发已斑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 自笑余:自我嘲笑,表示一种自嘲的情绪。 - 孔方:铜钱,古代货币的一种形状,这里用来比喻朋友或熟人。 - 绝交书:指断绝关系的书信,表示与某人断绝一切往来。 - 谁怜:怜悯之意,表达对他人处境的同情。 - 多病:形容健康状况不好或多愁善感。 - 曲生疏
【注释】 疏枝:稀疏的树枝。冷蕊:未开的梅子。腊前时:腊月之前。三百六十:一年三十六个月。谁同:与谁共,指与谁来对坐。孔方兄:指铜钱。善幻:善于变幻。半幅溪藤:一幅挂在山崖边的藤上。貌出:显露出来。缁(zī)尘:黑土,即泥土。素衣涴(wò):衣服污了。盛暑:夏天酷热的时候。摘倾筐:把花摘下来装满一筐。旁人:朋友或客人。风毛:凤凰的羽毛。和:同“何”。 【赏析】 词作是一首咏物词。作者通过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