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至巧先天化工手。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
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欲转愁回万千首。期出处与君偕,立则参前,卷密可怀之襟袖。尚未敢、云能此私从,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
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至巧先天化工手。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
注释:是谁用斧头凿开了这座山石?这山石是如此的玲珑剔透,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欲转愁回万千首。期出处与君偕,立则参前,卷密可怀之襟袖。尚未敢、云能此私从,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
注释:我来到了被废弃的皇家园林中,仰望着高高的树梢,心中不禁涌起了万般愁绪。我期待与你一同出入其中,站在一起可以并肩面对前方,而你那卷起的衣袖就像我的胸怀一样宽广。然而,我仍然不敢擅自离开,因为我怕雷雨突然降临,六丁(指天帝派来的力士)会来取我。
赏析:
《石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首句“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以问语开篇,表现了诗人对于造山者的赞叹,也表现出他对于造山者的敬畏之情。接下来三句“至巧先天化工手”,“又不知何地”,进一步描写了造山者的神奇之处。最后两句“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既表达了对造山者的赞美之情,也暗含了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与友人一起欣赏这座奇山之意。
下片抒情。“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诗人来到曾经繁华一时的宣和宫苑,仰望着高高的宫墙,心中不禁涌起了万般愁绪。这种愁绪既源于现实的凄凉,也源于内心的感慨。“欲转愁回万千首”既是形容自己的愁绪之多,也是对友人的一种思念之情的表达。接着两句“期出处与君偕,立则参前,卷密可怀之襟袖”,更是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之情。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造山者比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宣和宫苑的废墟比作是昔日的繁华之地,这些都使得整首词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