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甫
《代崇徽公主意》是唐代李山甫所作的一首七绝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外交政策的不满和批评。 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及翻译: 1. 诗句原文: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2. 词语释义: - 金钗: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由两股合成。 - 坠地:物体落地;在这里指金钗落地。 - 鬓堆云:形容女子的头发蓬松如云。 - 朝阳:向着太阳,一般指朝南。 - 遣妾
注释 柳树有十首 曾因飞絮而谢绝了家庭,从此风流别有名字。 不是向人没有什么用处,一枝愁杀别离之情。 赏析一 这是一首咏柳的诗,是借物喻人的佳作。作者以柳自比,托物言志,表现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怀。 “也曾”两句,点出咏物的缘由——曾经飞絮谢家,此后风流自得,别有新名。这一句看似平常,其实却蕴含着深厚的意义:诗人曾因为飞絮而谢绝了家庭,此后便以风流自许,别有新名;可见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注释】 斗:争斗。万条:指千万条枝条。乾:干燥。游人:指游客。 赏析: 柳树是春天的象征,而秋天的柳树枝枯叶落,给人以萧瑟之感。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用“无赖”二字,把秋风和柳枝联系在一起,似乎它们要进行一场“斗觉寒”的比赛,这就把秋天的景象写得生动而有趣了。“万条烟草一时乾”,这是写秋天的景色。在秋天,草木凋零,只有柳树的枝叶还是绿的,所以这里说“万条烟草一时乾”。这一句诗既写出了柳树的颜色
【注释】柳十首:即《柳絮词》。杨柳,柳树。迎送往来尘,迎接客人,送走客人扬起的柳絮。 译文:自古以来,我只是个爱花的人,但杨柳从未得到过春天,它只能在寒风中瑟缩。 多在客店门外站立,为迎接和送别客人的柳絮扬动而沾上了尘土。赏析:诗的前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作者对“柳”的偏爱。“从来只是爱花人”,说作者只喜欢花,不喜欢柳;“杨柳何曾占得春。”则更进一层说,柳树不曾得到过春天,它只是在寒风中独自萧瑟
注释: 灞岸江头腊雪消,东风偷软入纤条。——灞桥和江边的积雪已经融化,东风轻轻地吹拂着柳枝。 春来不忍登楼望,万架金丝着地娇。——春天到了,我不忍心登上高楼远望,因为那万株柳树的细长枝条上,挂满了金色的柳絮,显得如此美丽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灞桥、江边等地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柳树的美丽和生命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灞桥和江边的积雪已经融化
长恨阳和也世情,把香和艳与红英。 家家只是栽桃李,独自无根到处生。 注释:我深深怨恨春天的暖阳和煦,因为世人都只追求名利、荣华富贵。 人们都喜欢用桃花、李花来点缀自己的居所,而我却只能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世间世情的深深不满和无奈,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他看到人们都在追求名利、荣华富贵,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反差引发了作者的感慨。同时
诗句注释: 1. 春满南宫白日长: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南宫,阳光明媚。 - 南宫:古代的地名,这里指代诗人所在的地点或某个重要的场所。 - 白日长:阳光明媚,时间显得较长。 2. 夜来新值锦衣郎:夜晚,一个穿着锦绣衣服的年轻男子出现在我眼前。 - 锦衣郎:穿着华丽衣服的人,通常与贵族或官员相关联。 - 新值:刚刚出现,初次相见。 3. 朱排六相助神耸:他的服饰用红布制成,六个褶皱
牡丹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以其艳丽的花朵和独特的气质深受人们喜爱。然而,这首诗却以牡丹为题,却并非赞美它的美丽,而是借牡丹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怨之情。 首句“邀勒春风不早开”,描绘了牡丹独自在春风中开放的景象。这里的“邀勒”一词,既形容牡丹的娇艳,又暗示了牡丹的孤傲。它似乎在说:“我不需要你们的陪伴,我只需要我自己。”这一句,既展示了牡丹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
十年磨镞事锋铓,始逐朱旗入战场。 四海风云难际会,一生肝胆易开张。 退飞莺谷春零落,倒卓龙门路渺茫。 今日惭知也惭命,笑馀歌罢忽凄凉。 【注释】 下第献所知三首:指诗人科举不第,献诗给朋友。所——我。知己,友人。 十年磨镞事锋铓(máo):十年磨砺箭镞,锐利如锋,比喻刻苦磨练自己,提高本领。 始逐朱旗入战场:《新唐书·李晟传》:“及泚反,晟率师讨之。……上(肃宗)御临灞上……晟乃进至咸阳西原
注释:我历经了风霜,终于迎来了春天,每一条柳枝都在逐年生长。平常送别的时候,没有什么多余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忍痛把枝条折下来给别人呢?(因为那枝条是活的,一折就断了)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柳树的生命力。诗的前两句写柳树经受严寒后迎来春天,每年春天都重新发芽生长;第三句写送别时没有其他事情要做,为什么要折断树枝送给别人呢?最后一句写折断树枝是为了不让它死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