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五首《老夫五首》之一。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老夫避兵东海头,海风吹衣夜飕飕。 注释:我躲避战乱来到了东海之滨。海风在夜晚吹拂着我的衣服,发出飕飕的声音。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在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被迫来到东海之滨的荒凉之地。这里的“老夫”指的是诗人自己,而“避兵东海头”则表达了他无奈的选择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海风吹衣夜飕飕”,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凄凉场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内容如下: ``` 陶翁画图眼见稀,自言爱之重珠玑。 清晨挂向草堂上,已觉几案生烟霏。 苍梧云深众鬼泣,笠泽雨重群龙归。 崖深谷黝望不极,独有黄鹄摩空飞。 ``` 注释: 1. 陶翁:指陶渊明,他以山水画闻名,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2. 见稀:罕见。 3. 自言:自己形容。 4. 珠玑:珍珠和玉石,比喻珍贵之物。 5. 清晨挂向草堂上
【注释】 朱焕章:即沈约,字休文。 鹈(tī)鹕(hú):水鸟,形似鹅,嘴尖而长,羽毛翠绿,腹部白色。 冥蜚(míng fēi):指隐飞,不鸣叫的鸟。 丹穴:传说中一种红色的鸟巢。 苍梧:山名,在今湖南永州零陵一带。 六翮(hé):翅膀。翮,鸟的翼。 玄云飘萧羽衣碎:形容风急云飞,鸟翼飘零,羽毛散乱的情景。 空檐燕雀亦何心,喧噪迫逐无宁地:燕雀不知人间有忧患,只是争着抢食、追逐嬉戏
诗句解释 1 老夫避兵三江口:描述一个老者在战乱中躲避到三江(长江、嘉陵江和赣江)的交汇处。这里的“避兵”指的是躲避战乱,而“三江口”则是指这三个江河的汇合处,通常是一个战略要地,容易成为战争的焦点。 2. 江中夜夜蛟龙吼:这句话描绘了夜晚江中水声的景象,可能是由于暴风雨导致的江水涌动。这里用“蛟龙”象征江中的水势,形容其如同龙一般翻滚激荡。 3. 砉然一声脑欲裂
注释: 病阿速:生病,受苦。 杭州阿速(即杭州的百姓)生病了很可怜,何况他四肢受伤。 口粮:指食物、粮食。开除:除去。乞丐:乞讨者。 终日哀鸣行路傍:整日哀伤地在道旁行走。 自言家在云中住:他说自己的家乡在云端之上。 兄弟既死惟爹娘:兄弟都已死亡只剩下爹娘相依为命。 往年江南妖贼反:往年江南地区发生叛乱。 圣旨差我随平章:朝廷的命令让我跟随平章前去。 同行二千五百辈:同去的有两千多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第一句“老夫避兵三泖边,泖水阔绝无人烟。”描绘了作者在战乱中的艰难处境,他选择在三泖边躲避战乱,但那里的水域广阔,没有居民居住,一片荒凉。 第二句“恶风三日天正黑,湿云臭雾相盘旋。”描述了战争带来的恶劣天气,狂风暴雨,天空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恶臭,乌云密布,形成了一幅阴沉的画面。 第三句“草头飞虫啮人肉,更有青蛇口尤毒
【解析】 “夜经胥浦乡新被寇”:夜里经过胥浦乡,刚刚遭受了敌人的侵犯。 “枯蒿茫茫雪初集,青泥小岸硬复湿”:茫茫的蒿草覆盖大地,雪开始聚集,青泥的小岸变得硬又湿润。 “草鞋断尽余两耳,十步九倒何由立”:草鞋被踏断了,剩下两只耳朵,十步之内就要倒下一次,哪里还敢站稳? “空村无人不敢入,野狗龈龈累百十”:空荡荡的村落里,没有人居住,连野狗也不敢进入,遍地都是成群结队的野狗。 【答案】 译文:
译文: 我被流放到荒山,三天没吃东西,只能忍饥挨饿。我的脚上和鞋上全是破洞,皮肉都磨烂了,血染到脚趾头了,连走路都困难。这时瘦妻子病卧在床,我喊她一声她应一声。夜深人静我倚靠在枯树上,魂魄似乎都要随雨滴飘散。 注释: 老夫:我。 避兵荒山侧:流放荒僻的山边。 三日无食:连续三天没吃上饭。 行不得:走不动。 于时:这时。 实卧病:真的病了。 瘦妻:瘦弱的妻子。 实:真的。 呼之一声应
老夫五首 老夫避兵黄浦上,八月秋涛势逾壮。 蛟龙变化不自谋,鲸鲵偃蹇还漂荡。 船中小儿惧且泣,妇女呕吐无人色。 我独兀坐面向天,篙师疾呼更索钱。 注释: 1. 老夫:年老的诗人,自称。 2. 黄浦:即今上海黄浦江,古称“沪渎”。 3. 八月:指农历八月,此时正值秋季。 4. 秋涛:指秋天的江水波涛汹涌。 5. 蛟龙变化不自谋:比喻诗人自己无法掌控局势,只能随波逐流。 6. 鲸鲵偃蹇(yǐn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古诗,表达了对绿珠悲剧命运的同情和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1. 于越山水秀,自古有名娃。 - 释义:“于越”是地名,指中国东南一带。“山水秀”形容这里的自然风光美丽。“自古有名娃”意味着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美女。 2. 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 - 释义:“绿珠”指的是古代美女绿绮(即绿玉环)的女儿,她虽然在后来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