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正月晦日雪 不肯凝祥向腊前,却来呈瑞入新年。 开妆已落梅花后,学舞争居柳絮先。 乍积欲迷芳草地,易消应避艳阳天。 遥知大辂躬耕处,共贺瑶华满舜田。 注释: 1. 不肯凝祥向腊前,却来呈瑞入新年。 - 不肯凝祥:不愿在冬季的末尾(腊月)呈现祥和的景象。 - 凝祥:指凝聚吉祥之意。 - 向腊前:指腊月的前面。 2. 开妆已落梅花后,学舞争居柳絮先。 - 开妆已落梅花后:指雪花刚落在梅花枝头
【注释】 幽窗:深幽的窗户。谁爇:谁点燃。返魂香:传说中能使人复活的香。恍惚:神志不清,迷糊不清。仙姿:仙女般的体态。出洞房:走出房门。画里呼名:指画中的美人呼唤自己的名字。浑欲语:似乎在说话。琴中传意:指琴声传达自己的心意。故成狂:所以神情失常。愁颦西子:形容美人的眉眼含愁。怜倾国:可怜到极点。谢东邻:感激东邻。绝逾墙:表示不敢越雷池一步。却恨丹青枉图画:可惜这美丽的容貌被当作了画,不能真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寺院夜景图: 1. 第一句:「山馆萧条寝复兴,经声遥出最高层。」 - 注释:山间的寺院显得寂静而萧条,但深夜中,钟声从最高的阁楼里飘出。 - 赏析:此句通过“山馆”与“经声”的对比,突出了寺院在夜深人静时的幽静氛围。同时,“经声远出最高层”不仅描述了声音传播的范围,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2. 第二句:「客愁无伴依童子,禅学多难忆古僧
【注释】 九日登道场山同吴逸人赋:九月九日,登上道场山,和吴逸人赋诗。 忽惊:忽然觉得。 同:在一起。 他乡:外乡。 故乡:家乡。 百里山河天尽处,万家城郭水中央:百里的山川、河川,尽头在天空,万家的城池、建筑,都在水面之中。 帷间风动闻灵语,寺里林疏见佛香:“帷”指帐幔,“灵语”,指佛祖的教诲或佛经中的话语。“林疏”是稀疏的意思。“佛香”,佛教徒烧的香。这里说,帷幔之间有风声
注释: 邑里萧条民未复,斋居卑湿病相牵。 邑里(城市)萧条,百姓没有恢复过来,我斋居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感到身体不适。 客愁连月唯闻雨,农事关心拟问天。 客居在外,连续几个月只能听到雨声,而农民们又惦记着农事,想请问老天爷。 自幸拙耕终岁饱,更惭中酒日高眠。 庆幸自己虽然愚笨但也能一年到头吃饱肚子,惭愧地觉得如果喝醉了酒到了日上三竿还睡觉就太不自量了。 不才如此真堪弃,敢负明峕费俸钱。
这首诗是诗人赠与释子良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释子良避乱居废刹的同情和理解。下面是逐句释义: 辞家译遍五天书,避乱聊寻废刹居。 译文:辞去家人,翻译经书,五天读完了,为了避乱,我找到了一座废弃的寺庙居住。 片月池中观色相,千花塔下礼清虚。 译文:在一个月亮明亮的晚上,我在池水中观赏荷花的倒影,在千花塔下虔诚地礼佛,祈求心灵的清静。 行随流水因斋后,坐得新诗是偈余。 译文:行走的时候,跟随着流水的足迹
马头津口足风波,岁晏遥乘一传过。 南渡客来多汉语,下江船去半吴歌。 芜城总入新编户,瓜步斜连古漕河。 何处吹箫明月夜,野田茅屋晓烟多。 注释:在马头津口,船只颠簸,波涛汹涌。到了年底,我乘着一叶扁舟远行,经过扬州道中。南方的旅客大多说汉语,下江的船只驶向吴地的歌声不绝于耳。芜城已经纳入新编户籍,瓜步山斜依着古老的运河。何处有吹箫的明月之夜?郊外田野上茅草房屋的烟雾笼罩着清晨。赏析:这是一首七律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首 - 上方台殿驻余晖: 在上方的台殿里,余晖逗留。 - 露下烟寒独掩扉: 当露水落下,烟霭寒冷,独自关闭门户。 - 山木萧条啼鸟歇: 山上树木凋落萧瑟,啼叫的鸟儿也随之停止鸣叫。 - 道门清净俗人稀: 道家的门户清静,世俗之人稀少。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以及内心的孤寂感。 第二首 - 钟兼远籁回乡梦: 寺庙的钟声伴随着远处的声响,勾起了诗人的乡愁梦境。 -
雪中怀念周大使倬 怀念你,官舍旁边有苔矶;正是天寒雪拥门。 堂上宾客散去公吏退下,山前市集卖完小估船稀。 官场人情淡薄同流水,乡思苍茫对夕阳。 年老体衰在荒野的村里无处寄身,想借诗句托鸿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让我们逐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和含义: 1. 湖乡风景三秋后,佛界轩亭四望开。 - “湖乡风景”:描述的是湖边的景色,秋天的时候特别美丽。 - “三秋后”:表示季节已经过了深秋,但景色依然美丽。 - “佛界轩亭”:可能是形容寺庙或者佛教建筑的亭子,给人一种宁静、庄严的感觉。 - “四望开”:形容视野开阔,可以远眺四方。 2. 碧水翻从城里过,青山直到县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