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首先读懂了全诗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概括即可。“翠屏口七首 其一”是第一首。诗人在上一年来到此间时,曾在翠屏山下看到汹涌奔流的河水。而今,他再次来到此地,只见河水依然东流不息。诗人不禁愁上心头,鬓发已白。面对昔日的关河,诗人感慨万分。“翅健”二句,写诗人看到秋日隼鸟高飞,峰顶骆驼并立。这两句用典,暗含诗人自己虽身处异乡却志向不衰之意。“草深饶虎迹
【译文】 山中人家的庄稼成熟了,山家趣味更奇异。 垄沟里苞着银粟般的谷穗挂满枝头,围墙上绿藤垂挂如云雾缭绕。 野餐宴请的是佳宾贵客,青钱分给孩童以解饥渴。 主人愁苦于兵乱丧乱,频频问及边境战事如何。 【注释】 七首:指《山家秋日》七首。 山家:山中人家。 垄(lǒng):田埂。 墙蔓(wēn màn):《诗经·小雅·小宛》:“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毛诗笺:“墙蔓,蔓生墙上也。” 野饭
下面是对该首诗的逐句释义: - 地拥河山壮:描述地形壮丽,仿佛大地拥抱着山河。 - 营关剑甲重:形容军事要塞坚固,如同盔甲般重要。 - 马牛来细路:指道路狭窄,只能容纳马匹和牛群缓慢通过。 - 灯火出寒松:夜晚寒冷,但依然有灯火闪烁,给人以温暖。 - 刁斗方严夜:指深夜时分,守卫人员敲击铜锣声声,显得格外寂静而庄严。 - 羔裘欲禦冬:描述穿着羔羊皮衣准备过冬的情景。 - 可怜天设险
诗句:野蔓梢驼架,轻泥溅马鞍。 译文:野草缠绕着骆驼的架子,泥土溅在马的鞍子上。 注释:野蔓,指野草。驼架,即骆驼的驮架,用于装载货物的工具。轻泥,指泥土很细很轻。溅,意为溅起或散落。马鞍,指骑在马上使用的鞍具。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同时,通过“轻泥溅马鞍”等细节描写,传达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注】双浦: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耿金波:耿耿不灭的月光。桂树:指月中之树。《淮南子·览冥训》说:“月中有桂,有仙人,把酒就种桂树旁,喝到醉时,便把桂叶做成酒杯。” 译文: 驾车来到双浦宿夜,极目远眺月光如洗。如果中秋之夜没有月光,那黑夜将多么漫长难熬。 沙分疑白雪,练失想明河。桂树元无意,南倾独好柯。 注释: 驱车宿双浦,极目耿金波(驾着马车来到双浦住宿,举首远望皎洁的月光) 不有中秋景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地险蟠根古,人稀小径消。 - 注释: 地势险峻盘结,松树扎根于古老的土地;人迹罕至,只有细小的路径显现。 - 赏析: 首句描绘的是山中松树生长的环境,地势险要,土壤古老,这些自然条件为松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而第二句通过描写人迹罕至的小路,表达了这片山林的幽静和人对它的珍惜。 2. 雨皴开白雪,风响入青霄。 - 注释: 雨打在松树上,使得树木表面的雪被擦去
【注释】 击柝:敲击巡夜用的梆子。邻居静:夜寂静,人稀少。宿鸟惊:因夜深而鸣叫的鸟惊起。西风秋半急:秋风在秋分时最为猛烈。北斗:指北斗星。徐行杖屦轻:缓缓走着,脚上穿着草鞋。遥怜汉宫阙,重露湿金茎:远望汉宫,满地霜露,金露洒在殿阙之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夜步”为题,通过诗人夜行时所见所闻,表现了秋天夜晚的景色以及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心情。 首联写诗人夜行时的所见。夜色中
【注释】 晨起:早晨起床。鼓声随晓角,合沓起平荒:早晨起来听到远处传来的鼓声和号角声,伴随着鸡鸣,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合沓:连续不断。平荒:指旷野。宿火连岗小:昨夜燃起的篝火把山头照得通红,映衬在天边。寒星堕水长:星星从天空坠入水中,流到远方。鲸翻惊日动,马食快宵凉:鲸鱼在水中翻滚,惊动了天上的太阳,马匹吃草,给夜晚带来了凉爽。白首登坛将,功名好自强:到了晚年才登上将军之位,希望有更大的成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析判断。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相见席不暖”中的“相”是“彼此”,“相见”即相互交谈;“不”表否定语气。 译文:分别时你我坐在一起,却觉得冷冰冰,你送行更让人心酸。只担忧你的脸孔隔在千里之外,我的马蹄不能前进。塞外远望天高云低,溪边平缓水与天平。山山水水都那么遥远
【注释】 万里:极言距离之遥。寥天:苍茫的天穹。月:指月亮。不惮劳:不怕辛苦。相随:相伴,不离左右。华发满:指头上长出白发。曾傍黑山高:指曾经攀登过黑山。影动新琼杵:指月光映照在玉杵上。光含旧宝刀:指月光照在宝刀上。常娥:指嫦娥。应见讶:应当会惊讶。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怀人诗。首联写自己与明月相伴,毫不吝惜辛劳。“万里”二句,写月伴己行千里;“屡添”,写不断增添白头;“曾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