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解析】 本诗是《诗经》中“国风”的名篇。全诗四章,每章六句,共二百八十字。前两章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闻,第三、四章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发京邑四首 其四”。此句交代了诗歌的主题,是第四首。 “行迈越长甸,历历怀苦辛。”此句是说:我行走在漫长的道路上,历历在目地怀念着那些辛苦的岁月。这是开篇两句,诗人在旅途中所见。 “岖嵚陟丘陇,仿佛望郊闉。”此句是说:崎岖的山岭和丘陵上
注释: 鸡鸣叫在高树梢,狗吠声传村舍间。 家人望见车徒来,远客来到门口边。 入门询问亲人好,上堂叙说悲欢言。 行人暮时饥渴难,手持烛火备餐盘。 明月照着西户窗,三星闪耀在中天。 出门踏着野草路,白露已洒湿衣裳。 十年苦行役他乡,今夜才得归故乡。 哪里知道不是梦,心中忽忽不安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诗人借“还至别业四首”之名,表达自己在外多年不能回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与赏析: 1. 买园惟种竹 - 注释: 只购买了一个园子,专门用来种植竹子。 - 赏析: 表达了一种归隐的情怀,选择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远离尘嚣。 2. 身与竹为俦 - 注释: 与竹林相伴,仿佛成为了它的伙伴。 - 赏析: 通过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表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向往。 3. 一径白云里 - 注释: 在一片白云中开辟了一条小路。 - 赏析: 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幽静
【注释】 夙征肇延津:早先出征,从大渡河出发。征,远征;肇,开始。 明晨临大河:第二天清晨,来到黄河边。明晨,次日早晨。 洪源下积石:黄河的源头位于青海省的卡日曲和玛曲之间。 砥柱屹嵯峨:三门峡市以东的黄河上,屹立着两座巨大的岩石。砥柱,即三门山。 渺渺梁宋区:指黄河上游,古称“梁州”或“雍州”。 自非陵与岸:如果不是在岸边或堤防上。 于安障其波:用来阻止波浪的冲击,使之不致泛滥成灾。安,安定
【解析】 “诘晨”意思是天刚亮;“筐榼”指盛放食物的器具;“所需”指所要携带的物品;“各言平生欢”,意思是亲友们都在述说自己平生的欢乐;“念子久离居”意思是思念你已很久没回来了;“绸缪语未毕”,意思是绸缪的话还没说完;“展席临前除”意思是铺开竹席就到了前面的院子里;“园荣亦已抽”,意思是园中的草木也长得旺盛了;“况有盘中鱼”意思是何况还有盘中的美鱼呢?“人情倦怀土
【注释】 平夷:地名,在今四川西昌。 发两肩:指老人年老多病。 哀哀泪落古城烟:指老人流泪如同哭泣。 斗粟输田赋:形容农民交纳的租税极微。 诸邻乞米钱:向邻里借粮钱度日。 趋路侧:指流民逃荒时在路边躲避。 子孙流落避兵年:指战乱时期,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青春有伴难还土:指年轻男女因战乱而无法回家。 白首无家尚戍边:指年老的老兵仍然要驻守边疆。 征徭:古代的一种赋税。 军:军队。 官里:官府
【解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在水曲纳凉时写的。全诗四十六句,分八句一组。第一组“乘月玩清夜”,写夜晚的景色,第二组“漱流涤烦疴”写洗涤心灵的烦恼,第三组“竹柏夹脩水”,写环境,第四组“微风扬泽荷”,写微风拂动水面上的荷叶,第五组“苔阴皓露溽”,写苔藓覆盖着地面。第六组“素鳞跃于波”,写鱼儿跃出水面。第七组“柔条纷敛结”,写柳枝垂下来。第八组“劲叶亦陨柯”,写枯黄的枝叶坠落
诗句释义 1 北回乱泾渭 - 描述从北方返回时,泾河和渭河的水流交错混乱的景象。 2. 东眺极澄瀛 - 向东眺望,看到清澈如洗的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3. 落日两荡潏 - 太阳西沉时,水面波光荡漾。 4. 遥天双带萦 - 天空远看仿佛有两条带子盘旋着。 5. 波流互明灭 - 水波与水流在交相辉映中时明时暗。 6. 岸折屡崩惊 - 岸边因水势而屡次崩塌发出响声。 7. 隔树望回合 -
发京邑四首 其二 驱车出郊门,杖策遵古行。 返顾望城阙,引领内怀伤。 崇京概霄汉,逶迤一何长。 双观临驰道,群宫俨相当。 迅飙激棂牖,游云起纵横。 汉道值全盛,缨緌烂辉光。 侧观青云士,鸣佩倏来翔。 梁生何慷慨,辽辽悲未央。 注释: 驱车出郊门:驱车走出郊外的大门。 杖策遵古行:拄着手杖沿着古路前行。 返顾望城阙:回头看看城墙。 引领内怀伤:内心满怀悲伤。 崇京概霄汉:仰望京城,意喻其高耸入云
依依进入乡村,心情凄恻历尽故土疆场。 行迈逾几时,所见忽以更。 成人非旧识,耆齿日凋丧。 平生所同欢,转盼殊存亡。 羁魂邈遐域,旅柩归中堂。 人生无常,不待朝夕霜。 喟然热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