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高树杪,狗吠墟里间。
家人望车徒,远客造门端。
入门问所亲,上堂叙悲欢。
行人暮饥渴,秉烛具盘餐。
明月照西户,三星烂中天。
出门践野草,白露倏已漙。
十年苦行役,兹夕方来旋。
宁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

注释:

鸡鸣叫在高树梢,狗吠声传村舍间。

家人望见车徒来,远客来到门口边。

入门询问亲人好,上堂叙说悲欢言。

行人暮时饥渴难,手持烛火备餐盘。

明月照着西户窗,三星闪耀在中天。

出门踏着野草路,白露已洒湿衣裳。

十年苦行役他乡,今夜才得归故乡。

哪里知道不是梦,心中忽忽不安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诗人借“还至别业四首”之名,表达自己在外多年不能回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生活的深深眷恋。

“鸡鸣高树杪,狗吠墟里间。” 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清晨的画面,公鸡在高高的树上啼叫,犬吠声从村舍之间传来。这里的“鸡鸣”和“狗吠”分别用来形容时间的早晚和声音的远近,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和谐。

“家人望车徒,远客造门端。”这句诗则描绘了家人对诗人的期待,他们一直在门外等待诗人的到来。这里的“望车徒”指的是家人盼望诗人归来的心情,“造门端”则是指诗人的到来。这种期待和欢迎,表达了家人对诗人深厚的感情。

“入门问所亲,上堂叙悲欢。”“入门问所亲”和“上堂叙悲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家人相见的情景。进门后,诗人向家人询问近况;上堂后,两人叙说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情感。这里的“悲欢”一词,既指过去的悲伤和快乐,也指现在的悲伤和喜悦。这种深情厚意,让人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行人暮饥渴,秉烛具盘餐。”这句诗描绘了行者在夜晚的困境。他感到饥渴难耐,只好点燃烛光准备晚餐。这里的“秉烛具盘餐”不仅体现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的坚韧不拔,也反映了他对家人深深的愧疚。因为长时间的离别,使得他在夜晚无法安心吃饭,只能借助烛光来完成晚餐。

“出门践野草,白露倏已漙。”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出门时的景象。踏在野草之上,感受到秋天的凉意。这里的“白露”是指秋季的露水,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循环。而“漙”则是形容秋露滴落的声音,增添了一份静谧和凄美。

“十年苦行役,兹夕方来旋。”这句诗回顾了诗人在外十年的艰辛岁月。他在外度过了漫长而艰难的时光,终于回到了家乡。这里的“苦行役”指的是长期的外出生活,“兹夕方来旋”则是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喜悦心情。

“宁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最后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回到了家乡,还是只是一场梦境。这种迷茫和不安的情绪,使得他的心始终无法平静下来。

整首诗通过对家人间亲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深厚情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