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
【注释】 乙丑:即天启四年。路河登舟:指作者从家乡到南京应试,在路遇河上舟行两月始抵南京的情景。涂中衔恩感事,杂然成咏,凡得十首:即作者在途中写下十首诗,表达了他受皇帝诏削籍南归时的思想感情。 世情炎冷日相交,坚坐浑如看叫呶。 去燕来鸿俱作客,拙鸠巧鹊总营巢。 行藏漫欲纡三宿,消息真当玩六爻。 巳分灰心思学道,夺官何必怨讥嘲。 【赏析】
【注释】 ①天启乙丑:明熹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五月,朱由检即位,改元崇祯。奉诏削籍南归:受皇帝诏令,削除官职,南归故里。 ②自路、河、登舟:从故乡洛阳出发,乘船南下。 ③两月:两个月。方达:刚刚抵达京口。涂中:旅途中。 ④衔恩:铭记朝廷的恩情。感事:感慨时事。杂然成咏:杂然地写成诗歌。凡得:总共写了十首。 ⑤其生:此生。牛衣:破旧的衣服,这里指贫贱的家居生活。 ⑥门外天涯迁客路
【注释】 天启:即天启元年,1621年。乙丑:天启二年,1622年。南归:回乡。自路河:从陆路回乡。登舟:乘船返回家乡。两月方达京口:两个月后到达京口。涂中:途中的困境之中。衔恩感事:感激朝廷的恩惠和使命。杂然成咏:杂乱地写下来。十首:指《咏史》十首诗。其八:第八首。数载奔波苦骨皮:多年来四处奔波,身体消瘦。除名于我亦相宜:除去官籍对我来说也是合适的。巳输勇退成高尚
【赏析】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其中心思想为“齐物”,即认为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差别都是相对的。这首诗就是用庄子的齐物思想来写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得。 诗的第一联:“齐物粗知蒙邑书,讵应戴笠羡乘车。”意思是说,在庄子看来,万物本无差别,所以对世俗中人们读书、乘车等现象都不必羡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庄子看来,一切事物本无所谓差别,因此,对于世俗的名利、地位等都不应当羡慕
【注释】 ①尘世:人世间。荣枯通与苓:荣,兴盛;枯,衰败。通与苓,即通达、通融。 ②蜀庄:即成都府的龙泉驿,位于今四川成都西南,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所居之地。沈冥:隐居。 ③麟游:麒麟游,指祥瑞之物出现。 ④龙斗:指争斗,比喻斗争。蝘蜓:即蜻蜓,一种昆虫,生活在水边。 ⑤心静六时闻刻漏:指内心宁静,能听到时间的声音。六时:一天中的六个时辰,指白天的上午。 ⑥眼明五岳见真形:指眼光明亮
【注释】 积霭:指云雾。沉沉:浓密的样子。乱山行尽又黄昏:行到山中已经黄昏了。千盘路:形容山路曲折,盘旋很多。头白经过始断魂:白发人经过磨盘岭才感到心酸,形容经过艰难困苦才醒悟过来。 译文 乌云密布,雨气弥漫,乱山之中,夕阳西下。 树林深处,人们谈话的声音喧哗,孤零零的戍楼里传来阵阵鼓声。 饥乌觅食,没有吃饱,老马识途,足堪扪。 磨盘岭下,有千条小路,我年事已高,经过此地才感到心酸
【诗句】 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自路河登舟两月方达京口涂中衔恩感事杂然成咏凡得十首 其四 巳分班联隔鹭鸿,祇应伴侣托鱼虫。 故书堆可当长枕,今雨轩如在短蓬。 数卷丹铅还老子,两朝朱墨付群公。 汗青头白君休笑,漫拟千年号史通。 【译文】 我于天启乙丑年五月接到诏书被削去官职后向南返回,从路河出发,两个月后才到达京口。途中我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组诗,共十首。其四是: 已经分到官员行列的鹭鸶鸿雁
注释: 天启乙丑五月,我奉命削去官职南归。从路河登船两个月后到达京口。在旅途中,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于是杂然成咏,共得十首。这三首是其中的第一首。 双鬓飘萧类转蓬,布帆无恙向江东。 双鬓已经斑白如飘零的蓬草,乘着无恙的布帆驶向江东。 岂知路鬼揶揄日,犹借河神舶趠风。 岂会知道路上的鬼魅在讥笑太阳?还是依靠河神的神力得以迅速行驶? 远驾那须存老马,高飞谁与弋冥鸿。 长途远行何必保留老马
注释: 罢免休嗟白发重,软红尘土尚髼松。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已经年老体衰,头发白了,但仍然被迫离开官场。 朱弦宛转班清庙,天仗森严坐辟雍。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清庙中演奏音乐的情境,以及他穿着华丽的衣服,坐在辟雍中的威严形象。 东观青编时偃仰,西清黄伞日从容。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东观中翻阅史书,时而仰望天空,时而悠然自得地行走的场景。 他年春雨犁锄后,一一轩渠诧老农。
【注释】 寇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 双鬓轻拢首未膏:意思是说女子梳妆时把两鬓梳理得十分整齐,但头发还没梳好,所以显得有些蓬松。 风怀约略比春涛:比喻女子的风韵和气质像春天里汹涌澎湃的波涛一样。 问名欲傍香山柳:意为想向香山的柳树打听姓名。香山,唐代长安城内的一个地名,是当时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得姓还从莱国桃:指自己的名字是从莱国的桃花中得来的。莱国,指齐国。 倚晚妆残画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