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鬓轻拢首未膏,风怀约略比春涛。
问名欲傍香山柳,得姓还从莱国桃。
慵倚晚妆残画烛,爱翻新曲倚檀槽。
褰帷泛瑟吾能赋,莫谓闲情不似陶。

【注释】

寇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

双鬓轻拢首未膏:意思是说女子梳妆时把两鬓梳理得十分整齐,但头发还没梳好,所以显得有些蓬松。

风怀约略比春涛:比喻女子的风韵和气质像春天里汹涌澎湃的波涛一样。

问名欲傍香山柳:意为想向香山的柳树打听姓名。香山,唐代长安城内的一个地名,是当时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得姓还从莱国桃:指自己的名字是从莱国的桃花中得来的。莱国,指齐国。

倚晚妆残画烛:意思是说女子依靠着残破的蜡烛坐着,等待夜晚结束。

爱翻新曲倚檀槽:意思是说喜欢听新编的歌曲,靠着檀木制作的琴弦唱歌。

褰帷泛瑟吾能赋:意思是说打开帘幕,弹奏古琴,我能够作诗。褰帷泛瑟,指弹起琴来,拉开窗帘。

莫谓闲情不似陶:意味着不要认为我的闲居之情不如陶潜那样清高。

【赏析】

《秋夜喜遇张十八明府》,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一个秋夜,作者在与友人相逢时的情景及内心感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诗人以“秋风”为媒介,将秋月、秋水、秋林、秋声、秋思等秋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富有韵味的秋色世界。

第一句“双鬓轻拢首未膏”,写的是女子梳妆打扮的情景。“双鬓”指的是女子的头发,也就是古代所说的“云鬟”,“未膏”,即没有上发油,所以显得有些凌乱。这两句写女子梳妆打扮的情景,既写出了女子的美貌,又写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句“问名欲傍香山柳”,写的是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香山”是唐代长安城内的一个地名,是当时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因此这里代指美好的生活。“柳”则代表着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活力。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得姓还从莱国桃”,写的是女子对自己名字的来源的了解。“莱国”是指齐国,因为齐国是一个盛产桃子的国家,所以这里用“莱国桃”来比喻女子的名字。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自己的身份和来历的了解,也体现了她对自己身世的自豪和满足。

第四句“慵倚晚妆残画烛”,写的是女子晚归的情景。“慵倚”表示女子累了,靠在一边休息。“晚妆”则指的是晚上的化妆。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晚归女子的形象,既有生活的忙碌,也有对生活的享受。

第五句“爱翻新曲倚檀槽”,写的是对音乐的喜爱。“翻新曲”表示重新演唱一曲。“倚檀槽”则表示倚靠在檀木制作的音乐用具上演奏。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

第六句“褰帷泛瑟吾能赋”,写的是女子弹筝的情景。“褰帷泛瑟”表示拉开帘幕,弹奏古琴。“吾能赋”则表示我能够作诗。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弹琴的场景,既有生活的忙碌,也有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才华。

最后一句“莫谓闲情不似陶”,写的是女子对闲居生活的理解和态度。“陶潜”是指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他曾经过着隐居的生活,远离尘世喧嚣,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闲居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认为自己的闲适之境并不逊色于陶渊明的隐居境界。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秋夜与张十八明府相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对自己身份的自豪和满足以及对闲居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