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喧鸠聚亦汹汹,寂莫秋江愧卧龙。
有北已知人共卑,东家何意子为恭。
忧时君比张平子,埋照吾怀阮嗣宗。
席帽山头相忆处,秋风茅屋卷三重。

注释:

雀喧鸠聚亦汹汹,寂莫秋江愧卧龙。

有北已知人共卑,东家何意子为恭。

忧时君比张平子,埋照吾怀阮嗣宗。

席帽山头相忆处,秋风茅屋卷三重。

赏析:
首联“雀喧鸠聚亦汹汹,寂莫秋江愧卧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画面。麻雀和喜鹊的叫声使得秋天的江面显得有些喧闹,而诗人却感到自己的存在仿佛一条隐居的卧龙。这里的“鹤鸣”暗指诗人的身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颔联“有北已知人共卑,东家何意子为恭。”则转入对他人评价的反思。诗人认为,既然别人已经看出了自己的卑微地位,为什么还要表现得如此恭敬?这里既有对他人虚伪行为的不满,也有对自己清高品格的坚持。

颈联“忧时君比张平子,埋照吾怀阮嗣宗。”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自比。作者将诸葛亮比作张平子(张良),认为自己有如阮籍那样超然物外的性格,都表现出了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处境的认识。这里既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观。

尾联“席帽山头相忆处,秋风茅屋卷三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结束了全诗。诗人在席帽山上独自回忆往昔,心中充满了感慨。秋风中,他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过他的人们,以及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往事。这里的“秋风茅屋卷三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人生、历史的独到见解。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忧虑和个人处境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友情和忠诚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