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解析】 这是一首山水行旅诗。首句“不见春江际”,意思是说,在春天的江面上看不到江岸;次句“安知路所经”意思是说,不知这条路是经过哪里;第三句“远随烟外席”的意思是说,远远地跟随着烟雾中的小舟;第四句“时逗岸边亭”意思是说,不时地看到河岸边有亭子出现。这四句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之景。五、六句“鹊尾云弥白,鸠玆山渐青”,写诗人所看到的景物。七、八句“更投前港宿,雨势复冥冥”
【注】 精舍:指书斋。挟册:携带经籍。青林:翠绿的树林。海东月:指东海东边明亮的月亮,借代指月亮。流光:流动的水光,这里比喻月光。渔者唱:渔民唱歌。或值耦耕闲:有时看见两个农民在田里耕作时互相谈笑。得忘机侣:找到没有机巧心计的朋友。翛然:超然独立的样子。掩关:关门,隐居起来。 【译文】 中田有精舍,挟册(带着经书)青林中休息。 看见东海东边的月亮,流动的光波映照湖上的山。 时常听到渔民唱歌
【注释】 乱山蟠野合:乱石堆积的山峦环绕着广阔的原野。 双嶂矗云开:两座高峻的山峰矗立在白云之上。 地拥江声出:大地拥抱着江流的声音传出。 天横雨势来:天上的乌云滚滚,雨水倾泻而下。 轻蓑渔故往:穿着轻便的蓑衣,像过去一样去打鱼。 挑菜市都回:在市场上挑菜的人纷纷回来。 老子惟高枕,东西任击豗:我只有高枕无忧,东西南北任由风吹浪打。 【赏析】 《天门阻风》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四合山阻风 柳枝摇不息,久立望空津。 帆势遥投戍,涛声故近人。 云光开岸晚,草色澹溪春。 安得知言者,披襟志一申。 注释: 1. 四合山:指地名,位于中国甘肃省。 2. 阻风:受阻于海上的风浪。 3. 柳枝摇不息:柳树枝条随风摇摆,无法停止。 4. 久立望空津:长时间站立在空阔的渡口。 5. 帆势遥投戍:帆船的帆篷在远处投下影子,仿佛投向了戍守之地。 6. 涛声故近人:水波的声音在岸边回响
【注释】 游瞻园和香亭:游览瞻园,观赏香亭。瞻园、香亭都是苏州的名胜之地。 资:凭藉。 维藩:指边疆重臣。节:符节,是古代朝廷授予大臣的凭证。旄:古代一种装饰有牦牛尾的旗子,这里指旌旗。 阜:山势高峻的地方。凭:依靠。井邑:城池,泛指城镇。 清气:清风,这里指高雅的风气。拥:环绕。林皋(gāo):水边或树林中的空地。 临风一染毫:在微风中写诗作文,挥笔如飞。 石梯:指登高的路。蜀道
【注释】: 昔君辞省阁,余亦卧江滨。 山渌垂湖岸,宜容澹荡人。 藏书多足老,资物少无贫。 更欲刺舟往,相从忘主宾。 【译文】 以前你辞别省中官署的时候,我也在江边闲卧。 青山如翡翠般映绿湖水,水波荡漾湖岸边。 你喜爱读书藏书很多,我爱好收藏物品却很少。 你还想驾一叶扁舟远行,我们一同出游忘却彼此身份地位高低。 赏析: 《题吴竹桥湖田书屋图 其二》,是清代诗人厉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
【注释】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及在坐诸君八首其一:游赏瞻园、香亭,同为同年,又与东浦方伯以及在座诸位诸公赋诗相赠。其二:山高得很远,难以迈步;江面很宽广,很快就可以渡过了。其三:没有什么比靠近三亩大的园田更令人高兴的了,没有什么比四季都可以吟咏更让人满足的了。其四:苔藓掩映着幽人的鞋底,微风吹拂着牧人之衣襟。其五:哪像羊叔子那样因感慨深重而畏避于深渊啊!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绝,描写了诗人游摄山宿绿云庵所见的景象及感受。首联写景:丛树未摇落,寒山已改容。这两句以“未”字点出时令,以“改”“自携孤杖影,晚下最高峰。这两句写登山之难。颔联写夜宿之乐:“烛隐秋声阁,诗成夜壑钟。”尾联写归途之思:“白头余健在,幽处欲潜踪。”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 【答案】 ①未摇落:树叶还没有脱落。②寒山:寒山寺,在江苏苏州西郊,因唐代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而闻名于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全句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情感,最后用自己语言复述出来,并概括作答即可。 第一联“自有丹阳郡,何时不胜游”,意思是说,自从有了丹阳郡以来,什么时候不游历观赏呢?这两句是诗人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之情。诗人以问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自有”二字
【解析】 题干是“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答案】 第一句,“乌江阻风”是说在乌江遭遇了逆风。第二句,“金陵如咫尺”,指从船窗望去,江南的金陵城就在眼前,距离很近。第三句,“牛首在船窗”,是指牛渚矶在船窗外。第四句,“棹往弥求速”,指驾着船向目的地驶去,速度越来越快。第五句,“波来未可降”,指当船驶近牛渚矶时,水浪涌来,船不能靠岸停泊。第六句,“急风吹白雨”,意思是说急风暴雨中